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节俭过节 > 热点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人民日报】打破“送礼收礼”负循环
内蒙古新闻网  13-10-09 10:35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日报  
 

  李斌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公款送礼、奢靡浪费的不正之风有所收敛,许多人得以抛却礼多压身的烦恼,轻松过节。也有人担心“谁不送礼谁吃亏”、“不送礼会断关系”,不顾中央三令五申,搞变相请吃送礼。“不得不送礼”的惯性,让一些人的节日生活变了味道。

  节礼本是过节寄托情感祝福的载体,将礼尚往来、人情比对看得过重便会舍本逐末,落入节礼越送越频繁、越送越奢华的下沉螺旋。对送礼者而言,犹如难以突破的“囚徒困境”:不送礼似乎难办成事、或者被视作不近人情。思前想后,即便不堪所累也要趋之若鹜去送礼。以至于,送礼、收礼成了遍及社会的“集体潜规则”。这也提示我们,破解不得不送礼的个人选择困局,首先应让崇清尚俭成为集体的共同行动,重建礼轻情重的节日文化。

  具体而言,要用“护清”的制度管人管权,用“崇清”的文化收心凝神,打造廉洁效能的政府和公平竞争的市场,让送礼者得不到便宜,不送礼者不吃亏。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守好节日的“廉关”,层层传导责任、传递清风,以党风带民风,引导全社会上行下效、移风易俗。共同营造一个“不送礼、不收礼”的良好氛围,人们才会不想送礼也不必送礼。

[责任编辑 石超 ]

转起来!
纵马欢歌闻四方
收到新书包,好开心!
美好梦想 安全起步
白菜丰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胡杨美景醉游人
“我们自己的展览”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