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节俭过节 > 社会新风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八成人选择过节送礼 坦言:累人累心
内蒙古新闻网  13-10-09 11:44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  
 

  送礼对象:亲戚、领导占多数

  3153名参与网络调查的人当中,2681人表示今年“两节”期间会送礼,占85.03%。其中,2023人会给亲戚送礼,占送礼者总数的75.46%;1237人表示会给领导送礼,占送礼者总数的46.14%;17.46%的送礼者会给老师送礼,还有一些人会给医生、客户等对象送礼。

  人民网网友“河北张立”说,“过节图的是乐呵,过的是好心情,而不是花多少大钱去‘买’快乐,‘买’关系。”。

  也有网友说,“不送礼,在单位就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就会靠边站。”

  礼品:六成送礼者开支低于千元

  72.88%的送礼者将月饼等食品作为礼品,39.39%的送礼者选择烟、酒、茶叶等,22.64%的送礼者会送代金券、购物卡,少数送礼者会送手机、相机等数码产品或首饰、手表等贵重物品,21.71%的送礼者会直接送现金。

  60.54%的送礼者估计,今年“两节”期间,自己的送礼开支在1000元以内;送礼开支在1000元至3000元的,占18.94%;送礼开支在10000元以上的不足一成。

  至于送礼的方式,93.66%的送礼者表示,会将礼品送到对方家里;21.89%的送礼者会将礼品送到对方的工作场所;6.90%的送礼者会选择快递的方式,较为“方便”地送礼;3.28%的送礼者还会通过为对方手机账户充值转账等电子支付手段送礼。

  送礼原因:表达感情或有事相求

  至于送礼的原因,23.35%的送礼者表示是出于从众心理,大家都送,所以自己也送;75.61%的送礼者认为,礼尚往来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24.80%的送礼者坦承:眼下或以后有事相求,所以送礼;20.33%的送礼者是希望获得领导重视。

  “送礼几乎没有白送的。”一位网友表示,自己7万元的合同,要给合作客户方送将近1万元的礼物。

  一位基层干部——

  中秋送礼的和饭局变少了

  记者陈娟

  受访人:杨先生(西部某省基层干部)

  在西部某省工作的基层干部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中秋节,由于中央和省里抓得紧,送礼和吃请的现象的确少了许多。

  他说,对于这样的变化,许多地方干部都很欢迎。其实,大部分地方干部并不喜欢大吃大喝,每天泡在酒桌上,浪费大量时间,对健康也有影响。送礼和收礼,同样也是耗费精力的事情。以往节日一到,各种所谓的“礼尚往来”,“让人头疼”。

  同时,他也透露,在一些地方,送礼和吃请的方式变得更加隐蔽了。宴请多转到私密性较强的地点,让参与者觉得“很安全”。到了吃饭的地方,马上让驾驶员把车开走,免得引人注意。宴请时若有名酒,则会直接把酒倒入分酒器或者普通酒瓶。大家心中有数,都不说破。至于送礼,“直接到办公室坐坐,送点购物卡等不起眼的礼物,或者悄悄给领导的司机,尽量低调。”

  杨先生说,以前过节时,下级来送礼或者给上级送礼,双方相视一笑,“感觉都不是个事”。八项规定实施后,情况有了很大好转。但是,有些礼送不送,也让人为难。比如,上级部门的领导检查5个地方,如果前面4个地方都接待得很好,自己却坚持原则,会不会让人家有被怠慢的感觉?“地方上的财政预算、干部人事等都归人家管,我们怎么敢得罪?”

[责任编辑 石超 ]

转起来!
纵马欢歌闻四方
收到新书包,好开心!
美好梦想 安全起步
白菜丰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扎兰屯成候鸟度假天堂
“我们自己的展览”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