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 廉素
自治区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要求在内蒙古的细化实化,也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进程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总抓手。
“8337”发展思路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我们要立足实际,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1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由现在的13.4万户增加到17万户,其中民营企业由现在的2.5万户增加到3.3万户,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由现在的14户增加到35户,伊泰、鄂绒、亿利、伊东4家企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500亿元,其中伊泰、鄂绒2家企业销售收入力争超千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
第一,在“五个基地”建设中找机遇,做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我们要紧紧围绕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优质的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现代煤化工产业。鄂尔多斯市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且近年来本土大型民营企业和外来民营企业均已涉足清洁能源和煤化工产业。我们要鼓励更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煤炭洗选配、煤转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民间资本更大规模地投资清洁能源和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力争到2017年,全市形成2000万千瓦电力装机、500万吨煤制油、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300亿立方米煤制气生产规模,煤化工总产能突破2000万吨。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以铝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产品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生产、煤机化机制造、电子信息、陶瓷、绒纺等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民营企业,构筑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现代产业格局。力争到2017年,全市形成100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500万吨铝产品精深加工、50万辆汽车、3万套煤机化机、100条陶瓷生产线、1000万件羊绒制品生产规模,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60%以上。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力争在组建民营银行上率先突破,进一步发展壮大地方金融产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力争到2017年,将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四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重点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土地规模化经营、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化养殖、农畜产品加工流通,加快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组织,带动农牧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到201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0家以上,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第二,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求创新,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鄂尔多斯市大多数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经营管理粗放,要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一是推动创新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设立科技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抓好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力争3年内应用技术研究与发展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落实人才鄂尔多斯“1+8”政策,每年从非公有制企业中选派30名企业高管和500名中层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支撑水平。二是推动企业集群化发展。今后5年,每年选择1000户新创建的中小微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每年选择100户成长性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每年启动建设2至3个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每年新增中小微企业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三是推动转型发展。市场低迷期也是推进企业转型的最佳时期,要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转向资源精深加工、非煤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围绕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进行产业协作配套,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真正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