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林郭勒盟自西向东采访,所到之处,眼前一亮。沙柳、山杏、柠条覆盖整个沙地,密密丛丛,公路两旁排列整齐的红柳、杨、榆、樟子松形成林带,围起的绵延数百公里的项目区里绿浪起伏。锡林郭勒绿起来了!据同行的盟林业局同志介绍,由于植被恢复,久违了的大雁、灰鹤、沙鸡结伴成群,野兔、沙狐、狍子又回到了草原,呈现出人类与生态的完美和谐。
锡林郭勒盟曾经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
近代由于气候的持续干旱和人口增长、过度放牧等因素影响,造成草场退化,河流湖泊萎缩,沙化日益严重,浑善达克沙地已成为困扰北京的沙尘的主要源头之一。
当地的老人对我们说,由于过度放牧,草原退化沙化加剧,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急剧扩展,为了饲养自家的牲畜,每户牧民一年内就要花费近2万元从外面购买草料。牧民们平时出门看见草地里有长高的青草都会随时用镰刀割回家去,牧草成了这片草原上的珍稀东西。
多数牧民不得不靠政府的救济渡过难关,他们不敢想象,已经退化到这种程度的草原能恢复往日的生机。
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和农牧民增收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锡盟盟委、行署立足实际,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全盟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深入实施“两转双赢”战略。锡林郭勒盟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着力实现生态改善和农牧民增收双赢目标。锡盟划分“四区、六带、十四基点”,各有侧重分类施策治理。
通过集中连片、点面结合、综合治理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生态移民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落实,全盟生态环境整体上有所改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状况明显好转,重点区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沙源工程区植被盖度较治理前普遍增加30%以上,有些已进行打草、采种、采条利用,形成了新的种源基地和后续产业基地。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面积减少了460万亩,长420公里、平均宽3公里、总面积183万亩、横跨5个旗县的沙地南缘防护体系基本形成,有效地控制了沙地向东南扩展,“花园沙漠”逐步再现浑善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