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自治区“8337”发展思想明确提出,要把我区“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发展上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报道力度,为我区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本报于今日起开设“生态内蒙古”专栏,重点报道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3个盟市及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和六大重点区的造林绿化工程。
在鄂尔多斯,行走在绿树成荫、丁香簇拥的鄂尔多斯大街、乌兰木伦河畔,映入眼帘的或草色如新,或花色斑斓;漫步在苍翠碧绿、曲径通幽的各个主题公园中,绿草茵茵,鸟儿啾啾,令人心旷神怡。
初次来到鄂尔多斯的上海人毛先生异常感慨,惊叹道:没想到鄂尔多斯这么美!在他的想象中,鄂尔多斯应该到处是大沙漠和遍地开花的煤矿,很难找到绿色。当人们告诉他,沙漠里的树和灌木是鄂尔多斯人通过几十年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在实践中总结治理流动沙丘经验所取得的成就,不由赞叹道:这里的人们真伟大。
今年初,鄂尔多斯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标志,这张含金量较高的绿色生态名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鄂尔多斯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绿化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立了绿化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把造林绿化工作当做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上演着一场场绿色接力。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做到了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形成了“大种树、年年种、人人种”的植树造林良好氛围,连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植树造林任务。
2013年,清明节刚过,鄂尔多斯大地由南向北、从东至西处处涌动着义务造林绿化热潮。山腰边,道路旁,阡陌间……视野所及,到处是植树、培土、浇水的身影,一片片、一弯弯、一层层新绿随风摇曳,一场“绿色之风”裹挟着新希望将鄂尔多斯带入一个新的春天。
鄂尔多斯先后投入170多亿元,启动实施了“六区”(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生态移民区、新农村新牧区)绿化、“四个百万亩”(百万亩油松、樟子松、沙棘、山杏)、碳汇造林和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圈等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坚持一体化推进城乡绿化,高层次打造园林景观,科学规划公园、广场及绿地,不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全市森林总面积达到32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5.06%,超出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117个树种构成了鄂尔多斯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实现了在寒冷的北方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生态景观。建成大型公园150个,休闲广场37个,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07%,绿地率达到36.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05平方米,真正圆了以绿绕城、以绿扩路、以绿连镇、以绿环村的“绿色之梦”。
绿色像一条翡翠玉带环绕在城乡之中,将沟壑纵横的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开阔舒展的广场、错落有致的园林、别具一格的居民小区连成一幅生气勃勃的“山水画”。市民出门不到500米就有公园、广场和休闲绿地,生态、宜居、舒适已经成为鄂尔多斯人幸福生活的代名词。
绿化既是生产力,也发展了生产力。如今的鄂尔多斯,绿化工程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现,广大农牧民的致富梦也随之实现。
除了城区的杨柳拂翠,山上松柏戴帽,山间花果缠腰,山下杨柳护田,一个个层次分明的生态林区、经济林区、人文旅游区镶嵌在阡陌间。在东胜区的漫赖,沙柳由烧火柴变成了摇钱树;在准旗,“高原露”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杏仁露品牌;在乌审旗,育苗户的收益节节攀升……而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城里人回归乡土,休闲度假热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火了“农家乐”、“牧家乐”。
绿一片山川,兴一群产业,富一方百姓,鄂尔多斯正在因绿而活,因绿而名,也因绿而兴,鄂尔多斯的绿色福祉就此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从市民到农牧民,从政府组织到民间自发,都把绿色作为家园的底色。宝日勒岱、王果香、殷玉珍等林业劳模都是用绿色装扮鄂尔多斯的先行者,他们被敬重着,也被追随着!
同时,鄂尔多斯还鼓励和引导企业、大户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加大社会造林奖励力度,形成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地方林业工程和社会造林三轮驱动林业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到目前,全市共有50家大中型企业参与了林业生态建设,总投资达18亿元,建设规模达225万亩。此外,全市建立了“青年林”、“教育林”、“知青林”、“组工林”、“国防林”等义务植树基地381个,面积达75.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100%。(记者 方弘 通讯员 阚丽梅 宋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