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伤不起”
上周,晚报接连刊出了市区公共自行车遭遇“黑手”的报道。一则是在市区解放路与人民路口附近的公共自行车借车点,3个小伙子有两个坐在公共自行车上“咯吱咯吱”地“骑马”,一个趴在车上睡大觉;另一则是在市区人民路与中兴路借车点附近,傍晚有人干脆把公共自行车用锁锁住,显然是想独占,第二天自己可以接着用。
公共自行车连遭“黑手”,拷问的是市民的社会公德。对于故意损坏甚至破坏的恶劣行为,不仅需要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更要有法律层面的严惩。要知道,被损坏的公共自行车会造成安全隐患,很有可能当你再次骑上它时,被摔一个跟头的就是你。近日,也有不少市民致电晚报反映两个总是:一是公共自行车还车还不了,二是想用车时网点没有车。由此,从管理层面来看,也有必要对公共自行车加大调度、调配、修理等的力度,将好事办得更好,更方便市民使用。尤其是在市区公共自行车网点不断增多、骑行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更要有服务意识来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比如,在公共自行车网点安装电子监控,让车辆的每一次损坏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采用诚信积分制,对按时还车、没有损坏记录的借车者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杭州等率先推行公共自行车的城市已见成效,我市不妨也学习借鉴一下,真正让公共自行车成为绍兴的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