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公共自行车骑行记
内蒙古新闻网  13-10-25 16:58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特稿(记者刘俊霞)10月22日,公共自行车在呼和浩特市正式运行。办张IC卡,就能随骑随还自行车,方便快捷,还能锻炼身体。这种“新”的出行方式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记者于23、24日亲自体验了一把。

  办卡体验:手续便捷 网点较少

  租用公共自行车首先需要办理公共自行车IC卡。呼和浩特市内目前共设3个租用服务IC卡售卡点。

  10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附近的售卡点。记者发现,虽然这项业务刚刚开始,却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售卡点前已经排起了队伍。下午3:45,记者携带本人身份证和230元现金也加入到了队伍当中。大概15分钟后,记者前面的6位顺利办完,轮到记者办理。

  “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我可以帮别人办理吗?我带了自己的身份证和申请人的身份证。”

  “不好意思,不可以。必须用本人身份证进行办理,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运行。”

  “通融一下,行吗?”

  “不好意思,真的不可以。”

  业务人员态度好,业务熟练,在温柔的拒绝了记者的要求后,耐心细致的为记者办卡,并不时叮嘱着使用IC卡的各项注意事项。例如,预存款不得少于20元,保存好收费单据以便退卡等等。2分钟后,一张漂亮的IC卡拿到了记者的手中。此时,记者身后又排有5、6位等待办卡的人。与此同时,不时有人来到售卡点询问办卡、租用自行车等相关事宜。

  记者在办卡过程中,和排队中的市民进行了交流。一位卢先生说自己经常在市内跑业务,呼和浩特如今的交通状况不尽如人意,这个公共自行车首先让我们方便出行是一件大好事儿。

  家在金熙嘉园的武小姐则有点儿小意见:办卡网点相对有点儿少,并且都在偏东的方位,住在西边的她跑了挺远来办卡。

公共自行车

  骑行体验:多快好省 期待完善

  10月24日清晨,7:50。以鼓楼立交桥为中心的各条道路上车流量大,几条马路上都开始堵车,早高峰又到!

  记者从位于鼓楼立交桥下的租车站点看到,十几辆自行车一字排开。公共自行车主体是亮眼的橙色,前后车轮的挡泥板上印有蓝天白云和大草原,还有“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字样。有5辆自行车不在位置上,己经被租走。

  取车时将卡平放在锁桩左侧的操作台上,只听“啪”的一声解锁音,随之传来“请取车”的语音提示,这时就可以将自行车取出使用了。

  与普通自行车相比,公共自行车显得更轻便,特别是安装了传动系统,蹬起来更加省力。公共自行车的车头下方有一个隐蔽的车锁,可以将上方的锁链拉往下方,插入锁孔后就可以锁住车辆并拔出钥匙,这一设计是为了便于市民临时锁车。

  记者从鼓楼骑行至内蒙古师范大学,全程仅用时15分钟。与记者在鼓楼几乎同时出发的55路车,大概晚15分钟才到达师大站牌。

  在等红灯的过程中,不时有市民向记者询问租用公共自行车的相关情况,还有市民问“你是推广大使不?”一路上都称得上欢声笑语了。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记者提示各位,一定要注意手和耳朵的保暖工作。

  到达内蒙古师范大学站点,记者将车推进锁桩后,立马传来“请刷卡”语音提示,将卡再次平放到锁止器刷卡区内,紧接着会提示“还车成功”,把卡收回即可。

  站点还配有自助服务终端机,市民可以通过这台终端机查询租车卡详细信息,包括卡内余额、租车车号、租还状态以及附近网点剩余车辆和车位等情况,当租车卡出现异常情况时,也可以通过此终端机来进行操作处理。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代表风采
园丁爱生活 温馨沁...
工作在一线的“靓...
跟台湾空姐学礼仪
中小学生走上街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人勤春来早 田间耙地忙
汇英才·聚青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