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特稿(记者刘俊霞)10月22日,公共自行车在呼和浩特市正式运行。办张IC卡,就能随骑随还自行车,方便快捷,还能锻炼身体。这种“新”的出行方式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记者于23、24日亲自体验了一把。
办卡体验:手续便捷 网点较少
租用公共自行车首先需要办理公共自行车IC卡。呼和浩特市内目前共设3个租用服务IC卡售卡点。
10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附近的售卡点。记者发现,虽然这项业务刚刚开始,却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售卡点前已经排起了队伍。下午3:45,记者携带本人身份证和230元现金也加入到了队伍当中。大概15分钟后,记者前面的6位顺利办完,轮到记者办理。
“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我可以帮别人办理吗?我带了自己的身份证和申请人的身份证。”
“不好意思,不可以。必须用本人身份证进行办理,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运行。”
“通融一下,行吗?”
“不好意思,真的不可以。”
业务人员态度好,业务熟练,在温柔的拒绝了记者的要求后,耐心细致的为记者办卡,并不时叮嘱着使用IC卡的各项注意事项。例如,预存款不得少于20元,保存好收费单据以便退卡等等。2分钟后,一张漂亮的IC卡拿到了记者的手中。此时,记者身后又排有5、6位等待办卡的人。与此同时,不时有人来到售卡点询问办卡、租用自行车等相关事宜。
记者在办卡过程中,和排队中的市民进行了交流。一位卢先生说自己经常在市内跑业务,呼和浩特如今的交通状况不尽如人意,这个公共自行车首先让我们方便出行是一件大好事儿。
家在金熙嘉园的武小姐则有点儿小意见:办卡网点相对有点儿少,并且都在偏东的方位,住在西边的她跑了挺远来办卡。
公共自行车
骑行体验:多快好省 期待完善
10月24日清晨,7:50。以鼓楼立交桥为中心的各条道路上车流量大,几条马路上都开始堵车,早高峰又到!
记者从位于鼓楼立交桥下的租车站点看到,十几辆自行车一字排开。公共自行车主体是亮眼的橙色,前后车轮的挡泥板上印有蓝天白云和大草原,还有“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字样。有5辆自行车不在位置上,己经被租走。
取车时将卡平放在锁桩左侧的操作台上,只听“啪”的一声解锁音,随之传来“请取车”的语音提示,这时就可以将自行车取出使用了。
与普通自行车相比,公共自行车显得更轻便,特别是安装了传动系统,蹬起来更加省力。公共自行车的车头下方有一个隐蔽的车锁,可以将上方的锁链拉往下方,插入锁孔后就可以锁住车辆并拔出钥匙,这一设计是为了便于市民临时锁车。
记者从鼓楼骑行至内蒙古师范大学,全程仅用时15分钟。与记者在鼓楼几乎同时出发的55路车,大概晚15分钟才到达师大站牌。
在等红灯的过程中,不时有市民向记者询问租用公共自行车的相关情况,还有市民问“你是推广大使不?”一路上都称得上欢声笑语了。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记者提示各位,一定要注意手和耳朵的保暖工作。
到达内蒙古师范大学站点,记者将车推进锁桩后,立马传来“请刷卡”语音提示,将卡再次平放到锁止器刷卡区内,紧接着会提示“还车成功”,把卡收回即可。
站点还配有自助服务终端机,市民可以通过这台终端机查询租车卡详细信息,包括卡内余额、租车车号、租还状态以及附近网点剩余车辆和车位等情况,当租车卡出现异常情况时,也可以通过此终端机来进行操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