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八个定位’中提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三个更加注重’中提出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这对于我们企业意味着难能可贵的契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0月23日,内蒙古天龙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龙生态公司”)总经理崔贵明对记者表示。
天龙生态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在12年的时间里只做了一件事——在大青山南坡治山造林。
对大青山进行生态治理,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屏护山前河套平原乃至华北平原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近几十年来的严重破坏,大青山生态功能已变得十分脆弱。2001年,天龙生态公司响应包头市政府实施“大青山南坡还绿项目”的号召,投入到大青山南坡的生态建设中。
大青山因土壤稀薄、干旱少雨、风沙大,土、水、肥流失十分严重,加之岩体坚硬,且极易发生泥石流,生态环境极度恶劣,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当时与天龙生态公司一同参与项目的企业有40多家,但因为“树种不活、钱赚不上、人耐不住”,坚持到最后的企业所剩无几。
面对石山种树的生态治理难题,天龙生态公司没有退缩。坚持科技创新,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生态研究教育机构建立战略联盟,组建起一支集超旱生林木研究、抗旱绿化技术管理、节水工程管理、水利研究、土壤研究、肥料研究、苗圃管理等于一体的全方位科研团队。
为了找到能种得活的树,该公司科研团队深入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干旱荒山地区采集树种,经过反复试验,目前已拥有耐旱、耐寒、耐风沙、耐贫瘠的乔、灌木等树种30余种。经过反复试验、实践,该公司总结出由“超旱生林木”、“循环节水技术”和“天龙八步种植法”组成的生态修复体系。
“通过这套生态修复体系种植的超旱生林木,成活率高达95%,比采用普通植树方法和普通林木的成活率要高出3倍。而且,维护成本仅为传统绿化的10%,每亩林地每年至少可以节约10吨水。”该公司一位科研人员介绍说。
通过自创的生态修复体系,该公司在大青山南坡累计投资6亿元,修复荒山6万多亩,造林300多万株,建设了9座节水循环水库,铺设滴灌达3000多公里。“单单是我们在大青山上铺设的滴灌管道,接起来能够从包头一直铺到深圳!”崔贵明说。
通过修复治理,如今在该公司项目区内,昔日因为多年过度放牧、采樵、开矿而形成的“秃子山”,重现草木繁盛的美景,绝迹多年的狐狸、狍子、野山鸡等在山中出现,生态系统在逐步恢复。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将超旱生林木推广应用于工矿废弃地、煤田复垦等生态修复领域和北方城市绿化。在生态项目实施过程中,秉承“绿色与发展双赢”的理念,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市场发展体系,目前仅超旱生林木的培育和推广一项业务,每年就能实现1亿多元的销售收入,企业走上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在从事生态建设过程中,该公司始终没有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用项目区周边的农民工近20多万人次,使其从种地的农民转为产业工人,还出资为项目区周边中老年村民办理了终身养老保险。未来,企业还将引进规模化新兴生态产业,吸引更多的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绿色生态治理事业中来。
“绿色的梦,再小也精彩。”天龙生态公司全力以赴,向着美丽的绿色梦想执著前行!(记者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