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综述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防线,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改善,责任重大。1998年内蒙古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实施。今天,内蒙古的大兴安岭再现往日的勃勃生机,西起乌海市东至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黄河边已建起了一条保护水土的绿色屏幕。
天保工程一期建设期限10年(2000—2010年)。在我区有3个工程区,即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岭南八局天保工程区、内蒙古森工集团天保工程区。涉及全区9个盟市的66个旗县级实施单位。工程区总面积6.1亿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4.5%。
内蒙古天保工程一期国家累计投入资金110亿元,约占国家天保一期总投入的10%。
工程区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双增长”,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形成了以2.5万林业职工为主体的完备的森林管护体系,管护森林面积2.1亿亩。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925万亩,其中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占86.8%。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451.2万立方米调减到243.3万立方米,调减幅度达46.1%;累计调减木材产量2346.26万立方米,占全国的10.7%。工程区森林面积增加了4616万亩,约占全国天保工程区森林面积增加量的30%;森林蓄积增加了1.7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保工程区森林蓄积增加量的24%;天保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56个百分点。输入黄河泥沙量每年减少3700万吨;沙区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显著提高,乌兰布和、库布齐、腾格里沙漠锁边林带的逐步完善,荒漠化、沙化土地实现持续“双减少”。
林产业由简单出售原木向发展精深加工转变,由注重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地资源转变,由单一国有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据统计,2010年天保工程区林业总产值完成107亿元,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52.9%,以木材生产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改变了“独木支撑”的林区经济发展格局。
我区天保工程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国有在册林业职工全部纳入“五险”,林区职工生活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工程区累计安置富余职工10万多人,林区就业方式呈现多元化,职工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内蒙古森工集团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97年的3906元增加到2010年的17873元。
鄂尔多斯市国有场站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数1612人,实际参保人数1591人,参保率98.7%,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05人,参保率100%。
呼伦贝尔市林业六局在册职工8991人,其中在岗职工5146人,下岗待安置职工182人,离退休3663人;在册混岗职工1144人,其中在岗职工156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及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四险5328人。离退休人员全部参加社会统筹,离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能够及时足额发放。
工程的实施,使林区产生了大批的富余职工,其中97131人走上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等岗位,还有45843人自愿申请选择了一次性安置,基本实现了由“砍树人”向“护林人”的重大转变。
不符合政策要求等人员,在各级林业局政策支持和倡导下,被安置到了森林旅游、养殖、种植、山野菜加工、木材加工厂等各林业局创办的替代产业中。
天保工程区内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初步进展,人造板等林产工业规模扩大,灌木林产业化加快,沙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森林食品、药材培植、花卉产业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创出一批拳头产品。
呼伦贝尔市建立起覆盖红花尔基、巴林喇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柴河林业局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以巴林黑木耳为代表的山野菜、食用菌加工绿色产业已具规模,特色养殖已经形成龙头加基地加林户的经营模式,具有了规模效益。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林下采集业、种植业、养殖业、运输、餐饮服务及庭院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接续产业产值已占据天保工程区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呼伦贝尔市南木局有挂牌经营家庭生态林场50个,有专业养殖户100家;建立鹿呜山庄等森林旅游景点3处,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特色餐饮及北国第一漂漂流,每年都吸引区内外大量游客来此观光游乐。接续产业年产值近900万元。红花尔基国家级森林公园现已具备了1500人同时就餐、300人住宿的能力,形成了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科普教育、野营狩猎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诺干诺尔林场市级新林区建设试点为契机,投入资金160万元,进行街道改造,建设庭院与广场,推进生态旅游园区建设。对10户职工进行扶持,开展了北极狐家庭养殖项目,投入数十万元资金建立了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北极狐家庭养殖场。
目前,工程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递增,林区职工和农牧民收入有所提高,经济活力得到增强,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座“绿色银行”。
2011年5月2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会议,标志着天保工程二期正式启动。2011年9月8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全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天保工程一期的工作,落实了二期工程10年建设的各项任务。到2020年,增加森林面积3000万亩,增加森林蓄积7000万立方米,增加森林碳汇2650万吨。提供林区、沙区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我区工程二期中央总投入约39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46.1亿元,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50.1亿元),约占全国天保工程二期中央总投入2440亿元的14.75%。
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中央已投入我区天保工程二期资金117.8亿多元,2013年木材产量将调减到122.6万立方米,2011年、2012年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18.4万立方米。职工五险参保率和缴费率也大幅度提高。到2012年底,参加医疗保险统筹人数11.4万多人,参加养老保险统筹人数、工伤保险统筹人数、失业保险统筹人数、生育保险统筹人数均达到了10.9万多人。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从自治区天保工程检查结果看,国有林业职工工资由2010年的27654元增加到2011年的34305元,增长了24%。(记者 方弘 通讯员 阚丽梅 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