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传袁振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会副会长。
教育既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改革将以前所未有之势向前推进。此次改革将着力破解哪些难题?对学生们的求学成长会带来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袁振国。
清除影响教育公平的障碍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较大。”袁振国说,示范校、重点校在招生录取、师资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都享受到政策倾斜。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些重点学校往往都集中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区,导致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示范学校先招,普通学校后招,分数线相差最多时达到100多分;在师资力量方面,一些示范学校可在全国范围内招贤纳士,并给予编制、福利等诸多保障。”袁振国表示,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非常普遍,由此引发的择校大战,让许多学生、家长苦不堪言。
“《决定》提出‘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可谓是直击教育改革的要害。”袁振国表示,清除影响教育公平的障碍,将从根本上统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目前,全国5万个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全覆盖,不少农村教学点“缺师少教”的局面正逐步得到缓解。“《决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袁振国说,今天,许多乡村孩子可以通过教室里安装的显示屏,回答数十公里外学校老师的提问。“2013年,国家‘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一步加大力度,覆盖了832个贫困县,指标由1万个增至3万个。”
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领域最为敏感的地带。“近日出版的《南下北上求学记》一书让我很有感触,书中主人公小明的求学经历是我国教育体制现状的一个缩影。”袁振国说,《决定》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举措,将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综合素质如何量化考察是一个难点。”袁振国说,这方面国外有一些成功经验,比如有的学生研究能力强,还有的擅长体育项目,这将大大增加他们的录取几率。袁振国说,“通过深化改革,要把考试从‘指挥棒’变为‘服务器’。高考成绩不再是入学的唯一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和各专业需求自主选取‘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的录取方式。”
“学生考试多次选择”,意味着考生可自主择时选考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考试难度,同时还可以自主申请若干所高校。“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将推动教育教学理念变革,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袁振国说。
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近期的就业数据显示,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学历和就业率倒挂的现象。北京一家光学公司的人事主管王先生告诉笔者:“以前是企业选人,现在是企业求人,因为技工类人才相当缺乏。”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为求职者做岗前培训,而很多大学生又不愿意从一线工人做起。相比之下,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技工类人才,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
“现代职业教育应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袁振国说,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将有助于缓解高考压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袁振国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打通职业高中、学徒培训机构、大学技术学院、各个企业和研究实验室等一系列环节。国际上,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还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都有效促进了本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吸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和经验,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袁振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