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是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主题,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是改革开放历史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改革开放35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书、动员令,高举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30多年来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巨大历史性变化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宣示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远未完成,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新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正在凸显,需要继续新的改革,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支持者,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利益不平衡,促使人民群众呼唤全面深化改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建领域推进全方位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必然将中国改革开放带入新的历史阶段、推上新的历史高度。
35年前启动的中国改革开放,一个重要动因就是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让中国走进世界,让世界走进中国。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增长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这就要不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也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全面深化改革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全会作出的《决定》,正是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还由于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攻坚期表明改革的难度加大,深水区表明改革的风险加大。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时至今日,仍然有些人质疑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改过了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十分重要、十分迫切。改革开放是利益关系的重塑,30多年来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有的成为固化利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要求,所以必须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就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改变革除某些落后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制度形式。当前,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是发展的严重阻碍,所以必须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