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再也不用为缺少资金发愁了。有这么好的惠农政策,可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11月29日,全国种粮大户谢洪祥畅谈学习三中全会精神体会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扎鲁特旗他格塔图嘎查的谢洪祥,是一位朴实肯干靠科技致富的新型农民。去年,他种植的395亩玉米喜获丰收,产量达到25万公斤,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的殊荣。但是,资金缺少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他。“种地先期投入很高,就拿我种的地来说,每亩地承包费300元左右,另外就是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每亩地差不多300元,一次就需投入25万元。基础性的投入就更多了,比如机电井及配套,购买玉米收获机等等,每年备春耕,至少40万元。而金融部门最多也就贷给10万元,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快人快语的老谢说起这些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一脸无奈。
“放宽抵押、担保范围,而且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我们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啊!”畅想未来,老谢信心百倍,他计划明年种植面积扩大到700亩,产粮争取达到50万公斤。(记者郭洪申、 通讯员刘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