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十大卜村的陈志平、邬永平这两个敢于“吃螃蟹”的村民特别高兴,因为他们办的家庭农牧场今年取得了好收益。他们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出台那么多利好政策,明年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农村留守务农的大都只剩下老人、妇女,致使大片农田闲置。为有效利用这些闲田,2010年,陈志平承包了150多亩地,种植玉米、葵花和番茄等作物,效益很好;邬永平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肉羊存栏数量达到680多只。但他们“野心”很大,一直想办个企业,只是由于国家相关政策不明朗,始终无法领到营业执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他们看到中央鼓励发展家庭农牧场的消息后非常振奋,立即向工商部门提出申请。临河区丹达工商所按照巴彦淖尔市对这一新业务的注册要求,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陈志平和邬永平,并到实地进行勘察,认定他们的申请符合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要求,并予以登记。这为陈志平、邬永平的“农牧场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们成为临河区首批家庭农牧场经营者。
陈志平的家庭农牧场成立后,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葵花今年喜获丰收,收入十几万元;邬永平的家庭农牧场养殖和种植收入也达到十几万元。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现在有了执照,就可以在贷款、保险、签订合同订单、注册商标等方面享受到优惠政策,有了更多自主权。”(记者 韩继旺 通讯员 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