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拉开场区的小锅炉房门,记者见到了正在烧锅炉的陈小红。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内码着烧柴,小锅炉里泛着红彤彤的火光,记者和陈小红聊了起来。
“我的工作是在造材台上捡木头。老母亲今年已经70多岁了,女儿在外地上高中,经济负担挺重,每月工资都所剩无几,今年刚进冬季生产时,我把家中的困难一五一十地同场领导说了,没想到的是,领导照顾我就让我兼起了烧锅炉的活儿,这样收入增加了不少,减轻了家里很多负担。”说到动情处,陈小红抹着眼角中的泪水。
陈小红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冷吗”,她说,自己没什么能回报大家庭的关爱,就一心想着把锅炉烧好,勤动手多捡木头。
记者看到,除了陈小红脚上穿的棉鞋,在锅炉上还烤着两双,做了一半的手套压在被摞旁。陈小红告诉记者,自从兼职烧锅炉的工作,她可以每隔2小时就回来换双鞋,以前长时间在外作业双脚出汗遇冷,袜子都粘在了鞋上,有时候穿着‘冰鞋’要坚持工作近6个小时,每次回到屋里冻坏的手脚就揪心的痒痒。
三
绞盘机手
17日早上8时,贮木场生产一段早会正在休息室中进行。段长刘树军说:“我们在保证严格生产的前提下,首要任务就是安全生产,不允许在场区内吸烟,时刻注意绞盘机房内的炉火,遇到问题及时上报。”
20分钟后,会开完了。记者走出休息室,只见其它段队的早会也开完了,工友们正陆续朝着自己的责任区内走去,一天的生产作业开始了。
油锯手对原木进行材截
“突突突突”,造材台上的油锯拉响了生产的号子。在造材平台上上,只见数条木头有间隔的依次排开,形成了一个有坡度的作业平台,量材员熟练地使用着弓形尺杆,根据材质和径级对原木首先进行量材,随后,油锯手按照量材员所定尺度,对原木进行材截,这时,负责捡木头的工人早已在旁边等候,他们将截下的原木迅速抱出平台,以免耽误生产作业,同时,通过选材员对原木等级鉴定后,记账员在本子上对木头记录,最后,一根修整好的原木在平台上滑下末端的平车上,推车工再根据原木等级,对应的卸到17个楞头中,等待绞盘机归楞。量材、造材、选材、记账、推平车、绞盘机一系列的作业工序,工人们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卯足了劲儿工作着。
过了一个小时,记者注意到量材员的右手不时地甩一下,随行人员告诉记者:“量材员用右手拿着的弓形尺杆不停地旋转,手心摩擦比较大,时间长了难免会热、痒。”在台下推平车的两位工友的速度慢了下来,却没有一个人停下休息。他们的身体冒着热气,后背上凝成一层霜,头发和帽子上结了一层层冰花。他们推着重达百斤的原木小平车,来来回回,一天平均得走5、6公里的路程。
“准备就绪,绞、抱住、回空,OK。”卸车工房友山手中的对讲机传出了指令,一车原木准确地卸在了6号造材台上。房友山坐在工作室内通过对讲机和队友进行卸车配合,他算了算,这是自己今天卸的第10个车。在贮木场五大工序卸、量、选、归、装中,房友山专职负责生产作业的第一道工序,他的信条就是“保生产、保安全。”他告诉记者:“如今的生产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过去卸车全靠马拉人抬,后来用上了信号灯,如今有了对讲机,生产工具也有了很大改善。”
记者问及贮木场最辛苦的工种是哪个?工友们多半将票数投给推平车和装车归楞工。看车工杜新起笑着说:“其实贮木场的每个工人都很辛苦,我们一年最丰厚的收入就在冬季生产,想着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干劲也就足了,整天和工友们一起工作、也挺开心的。”
采访中,大多数人工友都不善言谈,他们只是用一两句话轻描淡写的说着冬季生产的辛苦,用乐观的生活态度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勤劳、朴实的大兴安岭人精神,温暖着这个寒冷的冬日,坚守在林区生产第一线。 (记者赵文萃 特约记者赵佳佳 郑云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