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区产业建设已进入全面调整、整体提升的重要阶段,面临做大规模、提高素质的双重任务。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早调早转早主动,越晚越被动。加强产业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既要重视工业发展,也要重视农牧业和服务业发展;既要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也要推动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建设“五大基地”的产业发展定位,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符合国内市场需求导向,完全符合我区产业建设实际。各级要以建设“五大基地”为抓手,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下大气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农牧业要围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绿色无污染是我区农畜产品的最大优势。围绕这一特点,要加强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农畜产品的竞争力。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农牧业发展活力。
工业是我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要紧紧围绕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在做大规模、搞好改造、推动创新上下功夫。做大规模,就要加快能源通道建设步伐,扩大清洁能源生产规模;培育和发展煤基产业,做好资源转化这篇大文章;立足我区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稀土产业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培育更多的支柱产业。搞好改造,就要加快煤炭、冶金、电力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带动产业和产品加速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推动创新,就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服务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抓住自治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有利时机,既要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也要加快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既要重视抓好运输、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自治区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这是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推动旅游基地建设尽快形成气候、取得突破,要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多样化和特色化,解决资源多产品少、看点多卖点少的问题。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推进跨国跨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收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以建设“五大基地”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时不我待,责无旁贷。只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地抓,就一定能抓出成效,抓出名堂,实现内蒙古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