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马铃薯秸秆资源总量大,饲草料开发前景光明。如果能将马铃薯秸秆青贮技术推广开,研发专用的马铃薯秸秆收获机械,进行集中的收割和饲用调制,不仅能有效缓解冬春季节饲草饲料短缺的问题,更能避免焚烧马铃薯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分组讨论时,兰云峰委员的发言引起关注。
事实上,兰云峰不只关注马铃薯秸秆转化利用的问题,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其破解路径》的提案。他告诉记者,我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已初步形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体系和现代农牧业经营主体,破解其发展瓶颈,对解决我区“三农”问题将起到极大作用。
兰云峰认为,由于思想认识、分配机制、技术、融资、品牌建设以及多头管理等问题,我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制约,甚至产生只进行注册、没有真正运行的“空壳”合作社。他建议,要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树立品牌意识,做好信息服务,确保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更长远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摇钱树”。
“我来自基层,当了这么多年政协委员,最想把基层一线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牧区发展中的问题带到会上,反映出来,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关注,进而得到解决,那将是我最大的成就。”谈起自己的履职经历,兰云峰十分感慨。(记者 李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