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让美丽与发展共赢
踏上神华北电胜利一号露天矿的排土场,一眼望去满目葱茏,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是荒坡秃顶的煤矿。林草间一个个黑色的淋喷头,正在给阳坡面的植物进行喷淋浇灌。“微喷的高度离地面比较低,能使水呈现雾状。它最大的特点是节水,还有就是在坡面上不容易形成大的压力从而形成径流。”该企业物业供应公司经理谷宝青介绍道。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盟各地和工矿企业的共识。
要发展必须保护生态,保护生态的核心更在于推动发展。“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加快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转型。”痛定思痛的锡林郭勒,在优势与“软肋”之间找到了“切入点”。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始终把环境保护摆在工业发展首位,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发展,这是我盟历届党政班子向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
发展要快,但绝不饥不择食。本着高起点上项目的原则,我盟围绕“清洁能源”搞资源转化,煤转电、煤变油、煤制气,坚持“煤电一体化”,实现“煤从空中走”。在发展工业上,我盟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技术跨越的路子,自高门槛、严格核查、吸收战略性投资,招纳整装项目,争取一步到位,直接跨越到较高产业层次。遵循这种原则,我盟的工业化走上了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强环保措施的发展路子。引进工业项目,一直坚持“高门槛”,守住“生态底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培育引进工业项目,绝不承接落后产业转移,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绝不准入;不把“有序开发”变成“有水快流”、“点上开发”搞成“遍地开花”;最大限度地缩小开发区域,走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的路子。
即使拥有采矿权,工矿企业仍需要完成多项“规定动作”:修建沥青或水泥专用运输公路,排土场必须覆压遮盖,作业区必须洒水抑尘和复垦绿化,运输车辆必须苫盖封闭,在缺水地区严禁发展耗水工业,等等,许多达不到要求的投资项目被拒之门外。2011年以来,我盟先后开展了矿山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全盟矿山企业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实施了运输专用线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工程,矿区环境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十余年来,沿着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我盟在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红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保护好锡林郭勒草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任。我盟将始终坚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加快建设、永续利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工业发展方式“两个转变”,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水域和湿地保护、宜居城镇与和谐矿区建设“四项工程”,完善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草场流转、集体林权、水资源管理、矿业开发管理、农村牧区人口管理、资金保障“八项制度”。
草原各族人民对绿色的追求从不止步,锡林郭勒有更大的绿色梦想:到“十二五”末,全盟草原植被覆盖度稳定在5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0%以上。届时,一个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草原更美丽、人民更幸福的锡林郭勒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记者巴雅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