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激发动力
香港大公报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准备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王君代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是党的十八大后全区抓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取得了预期成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治区层面取消下放103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落实“营改增”试点,拓展县域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达到61家,小额贷款公司600多家,均居全国前列。推进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县域经济指导意见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70条政策,旗县主要经济指标和私营企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同时,在国有企业、农村牧区、教育医疗、文化广电等领域的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自治区党委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作出专题研究部署,制定出台了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工作机构、专项小组并制定工作规则,制定分类推进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分工方案,确定了今年启动实施的改革任务、先行试点的改革任务。目前,各领域的改革正在全面酝酿和有序推进之中。全国“两会”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精神,全面推开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突破瓶颈发挥优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目前,内蒙古在能源基地开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下一步将如何突破瓶颈,发挥好能源基地的优势?
梁铁城代表:目前,我区能源基地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外送电力通道建设缓慢,存在“窝电”“弃风”现象,清洁能源送不出去,防治大气污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国家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实行总量管理,我区在建拟建的清洁能源项目预计在“十三五”建成,现有的环境指标不能解决项目所需。三是清洁能源项目建设规模大,用水量大,尤其是鄂尔多斯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下一步,内蒙古在发挥能源基地优势方面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争取外送电力通道建设,大力推进锡盟和鄂尔多斯的作用。二是有序开展水权转换工作,加快水权交易制度建设,扩大我区黄河流域率先启动的跨盟市水权转换试点示范,加快实施内蒙古黄河干流盟市间水权转换工作。三是清理回收已配置未利用的水指标,重视污水回用和矿井水利用,大规模实施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四是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实施煤田灭火工程和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和碳汇林建设,清理回收已配置未利用的污染排放指标。五是按照“部区框架协议”有关内容,积极争取环保部合理分配排放指标,解决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来源。
教育优先人才支撑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内蒙古非常重视教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免费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得也非常不错,但是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内蒙古只有1所211高校,今后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有哪些打算?
巴特尔代表:这些年,内蒙古自治区在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今年,自治区党委又作出决策,每年拿出18亿元,扶持城乡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接受教育,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今后,我们会逐年增加对高等院校的投入,促进师资质量提高,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同时,我们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目前,内蒙古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与市场对接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正在进行研究和探索。下一步我们会采取更多措施,努力提高自治区48所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使更多的院校尽快进入“211工程”行列。在职业教育方面,自治区每年都特别拿出资金给予支持。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后我们还将更加大力地发展职业教育,迅速培养一支适应各种新兴产业需要的技术人才队伍,以满足自治区经济发展需求。
保护生态守护家园
经济日报记者:2013年,内蒙古在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和促进牧民增收方面采取了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巴特尔代表:去年,内蒙古在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基础上,采取了新的措施,取得了更大的成效:把建设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为自治区重要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扎实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内蒙古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沙漠化扩展趋势及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2011年以来,内蒙古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使全区146万户、530余万户农牧民从中受益。2013年,在全国13个省区草原奖补绩效评价工作中,内蒙古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