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深入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 > 理论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为民 务实 清廉·大家谈】解决问题需树立“四账”意识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解决存在问题,难在防止问题反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需要树立“四账”意识。

  对自查的问题要“认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面对“四大危险”,党中央决心从整治“四风”入手,开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药方,及时给党员干部打了预防针,受到了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拥护。但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对整治“四风”问题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躲躲闪闪,或避重就轻,或讳疾忌医,显然与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不合拍。政治上的治病救人,可贵在自报病情,可怕在讳疾忌医。在党纪党风方面,存在问题却视而不见,已成问题却不当回事,如同用纸包火、用油灭火,必然事与愿违。自查问题是觉悟,自摆问题是醒悟,自纠问题是大彻大悟,掩盖问题是执迷不悟。对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敢于认账,是取得教育实践活动实效的思想基础,也是一名党员干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备品质。

  对反映的问题要“理账”。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开门搞活动,确保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群众反映问题,对党员干部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爱护,如同医生给患者看病,要求得药到病除,必须经历询问病情、诊断病因、查找症结、对症下药诸多环节,其中“指出病”是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党员干部一遇到群众指问题挑毛病,就心烦气躁、爱理不理,甚至暴跳如雷、恶语相向,把群众医生对自己治病疗伤的好意拒之门外。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解决“四风”问题的一面镜子,尤其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更应走门串户、贴近群众、换位思考,以闻过则喜的胸怀,乐于接受群众反映的问题,亲身感受群众诉说的疾苦,虚心装下群众所发的牢骚,坚持从自身思想层面剖析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对遗留的问题要“结账”。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历史遗留问题,往往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仅涉及面广、影响面大,而且错综复杂、求解困难、群众反应强烈。能否解决遗留问题,还清历史旧账,回应人民关切,直接考量着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诚信与成色,直接关系着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必须直面遗留问题,强化“我来办、帮你办、马上办”的责任担当,保持“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乐观态度,提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素质能力,锤炼“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发扬“万水千山只等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进取精神,以“落实工作决不拖、解决问题决不等、遇到矛盾决不躲”的勇气和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对处理的问题要“记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会出现,甚至同一个问题会出现反复。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就不能寄希望于一劳永逸,需要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建立解决问题的账本和长效机制。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建立问题警示档案,通过对处理问题的经验总结、教训分析和经常反思,使每个党员干部常揣“问题账本”,常长问题记性,防止“没出问题常忘事,出了问题又怕事”的现象发生;建立解决问题的跟踪问效机制,做到对发现的问题不查清原因不放过,不追究责任不放过,不吸取教训不放过,不彻底解决不放过,避免重蹈“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履辙,让每个党员干部在扎扎实实解决问题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朱玉清)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代表风采
园丁爱生活 温馨沁...
工作在一线的“靓...
跟台湾空姐学礼仪
中小学生走上街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人勤春来早 田间耙地忙
汇英才·聚青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