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深入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 > 理论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为民 务实 清廉·大家谈】照照特殊的“镜子”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咏物哲理小诗,诗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切体验和深刻感悟,而这首诗所咏叹的对象,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之物——镜子。

  镜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爱美之人,更是每天都会对着镜子自我梳理、装扮一番。如果一个人想要查看自己的外表仪容,看一看自己的脸上是否沾有污垢,瞧一瞧自己的形象是否端庄大方,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自然就是去照镜子。周恩来早年就读的天津南开中学,曾有过这样一面大镜子,其上方悬着书有“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的“容止格言”。设立这面大镜子的目的,自然是要让学生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的仪容外表。

  关于“照镜子”,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流传过许多趣闻美谈,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三镜说”。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明君,就与他善于经常性地“照镜子”密不可分。作为臣子的魏征经常向唐太宗“灌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而唐太宗也很庆幸自己能够得到魏征这样的栋梁之材辅佐。因此,当魏征死时,唐太宗十分悲痛,仰天长叹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一个人要查看自己的仪容外表如何,照一照普通的镜子就可以知晓;但要探知和判断自我的思想、心灵及行为如何、是否符合规范和准则的要求,仅仅通过对照普通的镜子是无法办到的,而是需要对照各种不同的特殊的“镜子”才能查验出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决定着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党员、干部所要照的显然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一面面特殊的“镜子”。“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和最高行为规范,以党章为镜,就是要照一照自己的思想、纪律、作风、言行是否做到了为民务实清廉。以群众为镜,就是要照一照自己是否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以先进典型为镜,就是要以楷模为标杆照一照自身的差距有多远。通过对照这一面面特殊的“镜子”,进而“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努力清除自己身上的作风之弊和行为之垢。

  老子说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要真正具备自知之明,能够认识、认清自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怪古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大门上会镌刻着“认识你自己”这样的警世箴言,不少哲学家都喜欢引用这句话来规劝世人。从哲学层面讲,“照镜子”就是要认识、认清自己。当然,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并满足于某种直观反映的阶段,而是强调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正如古人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要经常性地自我审视,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这种反省不仅仅是自律,而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实际上,人也只有不断借助他人的帮助进行自我反思,才能不断认识、认清自己,进而不断提升、完善自己。认识自己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完善自己。而要完善自己,就必须投身到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去,注重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特别是对共产党员而言,只有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品质、能力和党性修养。(黎康)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代表风采
园丁爱生活 温馨沁...
工作在一线的“靓...
跟台湾空姐学礼仪
中小学生走上街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人勤春来早 田间耙地忙
汇英才·聚青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