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8337”盟市亮点】鄂尔多斯:农业转型幸福提速
 

  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远洋新农业公司玫瑰园的一支玫瑰批发价卖到7至8元。今年情人节更是卖出天价,每支10元!早春时节,记者来到十二连城乡。这个季节,北方的大田还不能耕种,但乡里栋栋温室大棚里却已经绿意盎然。草莓、玫瑰出售了一茬又一茬,再过两个多月,香瓜、蟠桃也能上市了。如今,该乡8个村分布着2700多栋温室大棚,新鲜蔬菜水果销往呼包等周边地区。

  去年以来,鄂尔多斯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种养结构,形成了沿黄河流域、沿无定河流域和西部牧区三大规模经营区,大力培育肉羊、肉牛、生猪、家禽、瓜果蔬菜、花卉等产业。在准格尔旗十二连城,达拉特旗白泥井、展旦召,杭锦旗独贵塔拉等地,突出打造规模效益及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基地。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基地总规模达到244万亩。该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现已建成设施农业基地6万亩,蔬菜自给率达到40%,初步形成了以生产绿色有机果蔬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的蔬菜生产格局。

  三十顷地村是十二连城乡较大的温室大棚基地,现有蔬果大棚900多栋。村民刘四果利用自家两亩多地建起2个大棚,去年腊月种上香瓜苗,现在苗子长势良好,预计5月份就可以上市了。正在大棚伺弄香瓜苗的刘四果说:“以前种大田,2亩西瓜最多纯收入2000多元。去年开始种大棚,2个大棚纯收入3万元,是过去的10倍多!”

  离三十顷地村不远的五家尧村,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700元,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记者来到该村绿农合作社采摘园区,一栋栋白色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着。农民张二珍以每个大棚2500元的价格租种了北方联合电业公司建设的两个大棚,他说:“我种的是小西瓜,一年可种两茬,去年收入六七万元。”张二珍几年前曾在远洋新农业公司打工,由于勤奋好学,经乡里技术中心考试合格后,被聘为绿农合作社园区技术员。张二珍的大棚长得格外好,瓜苗旁地下到顶棚牵着一条条长长的上蔓的线,让整个大棚看起来像一把大大的竖琴。

  为解决农副产品仓储、销售等问题,鄂尔多斯市集中规划建设了一批集保鲜冷藏、包装加工、集散交易、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标准化城乡集贸市场和小型交易站点,拉动农牧民持续增收。目前,已建成农畜产品交易市场61处、区域性大型农畜产品物流园区4处。2011年,达拉特旗白泥井镇蔬菜种植基地生产的无污染绿色蔬菜还打入香港、澳门及广东省市场。

  该市还充分利用沿黄河地区40万亩连片盐碱荒地,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生产装备先进、生态环境良好,集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集散、餐饮娱乐、度假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渔业园区。

  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现代渔业园区20处,养殖面积达3.2万亩。达拉特旗兴昌渔村等8户农户被评为首批“农(牧)家乐”旅游典范示范户。

  土地还是那块土地,草原还是那片草原。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鄂尔多斯农牧业连年丰收,农牧民连年增收。仅去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16元。(记者王玉琢 郝雪莲)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代表风采
园丁爱生活 温馨沁...
工作在一线的“靓...
跟台湾空姐学礼仪
中小学生走上街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人勤春来早 田间耙地忙
汇英才·聚青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