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亮丽风景线 > 最新动态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亮丽风景线】包头市石拐区:由"黑"到"绿"的变奏
 

  沿脑包公路在大山中穿行,两侧青草繁茂,黄刺玫和杜松傲然挺立。山坡上、河沟里,连片种植的幼松和花灌木生机勃勃;新修建的包头至石拐一级公路与脑包公路相连,形成近50公里的绿色长廊横贯石拐区。眼前的景象让记者惊讶———这还是那个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过去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沙俱下的石拐吗?

  有这样一组数据,凸显着石拐区曾经面临的窘况:地质灾害区占三分之一;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89:10,二产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多;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列包头市旗县区倒数第二,城镇居民、农牧民收入比包头市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一。

  如何从“矿竭城衰”的困局中突围?石拐区在深入贯彻“8337”发展思路中重新审视自身,作出了以包头———石拐一级公路为主轴,什桂图新区、老工业区、五当召生态旅游区3个核心区互为补充,裂变发展,把生态理念融入科学发展始终,用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民富区兴的新谋划。

  “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大幕开启:持续进行围封禁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工程,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107万亩降低到7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8.9%增加到32%,位居包头市第一,大步跨入“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看,树长起来了,泥沙固住了,沟里又有溪水了!”看着山体断面上覆盖的青草和树木,林业局副局长王佐面露欣喜。

  去年,石拐区取缔小炼钢、小炼铁、小洗煤厂采砂和洗煤厂80多家,投资1.2亿元对老区的工业园区进行脱硫、污水处理改造,结束了满沟烟雾缭绕的历史。

  由“黑”到“绿”的嬗变,只是石拐区实施产业转型战略的一个缩影。

  走进什桂图新区,庄严大气的楼宇,掩映于绿树丛中的中心广场、美佰纳中央绿核板块……眼前这座崛起的现代化新城,将是石拐区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包头市北部的新城区。在新区东侧,成都希望集团和深圳泰尔集团联手投资36亿元打造占地1000亩的“花舞人间”主题文化公园,首次打破了两家企业只在一线城市投资的惯例。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石拐区这棵日渐茂盛的“梧桐树”,成为客商青睐的“筑巢地”———雨润集团拟投资40亿元建设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深圳安防科技投资42亿元建设“智慧石拐”;中国包装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16万吨新型环保包装材料……

  依托新区的交通优势,石拐区正在建设包头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区,打造中西部地区物流节点。目前,物流园区共签约投资103.81亿元,27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落户。

  新区发展承载经济转型,旧区重点发展工业园区和农牧业,北部发展生态旅游业,城市转型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在老工业区,初步形成了以镁、煤、铁为核心生产要素的产业链条,正在建设内蒙古特种合金材料及产品制造基地,利用储量丰富的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发展清洁能源和接续产业,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区委宣传部部长高富强介绍,五当召打造5A级景区项目正在深入推进,利用老工业区反映时代特征的早期矿山建筑、居民旧址生产生活遗存,建设情景体验、影视创作、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前期工作已经启动。

  在大青山深处,苗圃里的一行行丁香树苗绽放着新绿。去年10月,石拐区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打造资源枯竭区生态环境示范工程,主要引进和培育具有“四化”特色的草本及木本植物,重点打造丁香种植基地。

  “四化即美化、香化、彩化和文化。我们提出‘生态立区’,不是简单地种树,而是把生态当成产业来打造。”区长张海峰一语道破其中深意。他进一步阐释,中国藏传佛教名寺五当召就在石拐,而丁香本是宗教树种,发展丁香产业,可以提取香精和香料,香料可以做成香囊,既是旅游产品,又是文化产业,将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按照规划,石拐区开始打造樱桃湾、丁香谷、榆树谷、黄刺玫湾、榆叶梅沟等多彩通道,为改善气候条件和生态旅游环境而建设的五当召、五当沟水库工程也相继启动。(记者 吕学先)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请对车窗抛物说不!
和谐一家亲
寻找清凉
人在花丛游 心在花...
感受草原民俗 体验...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警民那达慕 文工团来助兴
“流动畜群”带来好生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