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球5级以上的地震这里都能监测到”
 

  乌加河地震台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的北边。站在地震台的院子里向北望去,色尔腾山真真切切,到处是裸露的山崖,只有一些榆树在石缝里顽强地生长着。

  一条水泥小路将院子一分为二。路东的白色小二楼是办公场所,路西是一片菜地和果园,各色蔬菜、水果郁郁葱葱,散发出阵阵清香。

  果园背后是3间低矮的砖瓦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办公室。青砖泛白,满是尘埃,向人们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正在微机室值班的李贵明说:“别小看我们乌加河地震台,全球5级以上的地震这里都能监测到。”乌加河地震台每天向中国地震台网报告地震100次以上,包括每次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和震源深度。除了对地震实施监测汇总外,他们还收集数据分析前兆地震,做出中长期预报,为防震减灾提供技术支持。监测数据都是从各个监测点发出来的,大部分监测仪器设置在色尔腾山上的一个山洞里。

  在地震台副台长李柱林和几名员工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条2米宽的水泥小路,前往1公里外的山洞。小路两侧都是山洪冲击出的荒滩,坟茔、墓碑不时进入视线。

  李柱林说,过去他们每天至少要上山洞抄录一次监测数据。实现网络数字化后,虽然不用天天上来,但两三天也得上来一次。

  维护仪器的正常运转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仪器出现故障,有时候他们得连续抢修几天,吃住就在山洞里。“我在山洞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打点滴去了。”随行的工程师王树忠笑言,因为山洞里实在太潮湿了。

  “上山洞修仪器有时还会遇到危险。”王树忠给我们讲了一件事。

  2004年盛夏的一个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山洞里的测震仪器因遭受雷击无法正常工作,两名测震员冒雨上山抢修。刚把仪器修好,走出山洞,一道刺眼的电光迎面而来。“啊呀,雷电!”他俩不约而同往下一蹲,一声惊雷在他们头顶炸响。两个人不顾危险,急忙又跑回山洞,发现刚修好的仪器再次被雷电击中。两人二话没说重新检修,直至第二天凌晨。

  李柱林告诉我们,监测点之所以选择在山上,主要是因为远离城镇,外界干扰小,监测到的数据连续、稳定、可靠。但这也给职工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职工们的生活相当艰苦,连吃菜都成问题。全台十几名职工一镐头、一箩筐,硬是在遍地砂石的荒滩上改造出一片良田。

  而最让职工们纠结的是孩子上学的事。1998年,国家和自治区地震局共同出资,在100公里外的临河为他们建了一栋宿舍楼。职工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子女上学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家虽然搬到了城里,职工们却又不得不面临两地生活问题。后来,地震台实现了网络数字化,省出了很多人工环节,就开始实行两班倒值班制度。这样,每个职工每个月都能在家里呆上10天左右。

  因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要在台里度过,年轻人找对象、谈恋爱也受到了影响。“对方一听说我们在山里工作,又没有固定休息时间,接受不了两地生活,就不愿和我们处了。”技术员乌日图对此很是无奈。

  在这个远离都市的地震台,除了一张破旧的乒乓球案外,再没有什么可供职工们休闲娱乐的设备。因为工作性质,他们也很少与外界打交道,外面的人也很少到台里来,更不知道他们每天都在干些什么。“常年在这里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不过,这种孤独我们早已习惯了。”李柱林说,“重要的是坚守住我们的荣誉,不能让荣誉在我们的手里丢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全国台站质量评比以来,乌加河地震台在测震观测评比中连续20年保持前3名,在形变观测方面9次进入全国前3名…… (记者 张文强)

[责任编辑 刘晓霞 ]

首府上演婚纱秀
马背“盛宴”
军训进行中
游界河
沙果红啦!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乡村采摘 绿色享受
绿色库伦迎宾朋 火红安代舞精彩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