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调查】喜忧参半 呼和浩特真人密室游戏遍地开花
内蒙古新闻网  14-08-22 09:35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密室趋向科技化

  虽然首府已有大大小小40多家密室,但业内还是传出了OPEN等其他国内连锁品牌将进入首府市场的消息。面对真人密室逃脱如雨后春笋的生长,不少业内人士都在探讨,真人密室逃脱的未来究竟在何处?

  作为首府最早经营密室逃脱的人,闫奕成分析说:“其实所谓密室,就是在房间里藏把钥匙,把人反锁到房间里,让人找钥匙开门出去,就构成一个游戏了。从国内密室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密室只有一两个房间,没有主题,没有机械原理,就是简单的设置一些数学密码让人找钥匙。密室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开始有了主题和场景设置,融入了一些机械原理和科技元素。目前,国内有很多最新开发的密室,例如《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亲自开发的《盗墓笔记》密室系列游戏,一个游戏拥有六七个密室,整个密室采用全自动机械化控制,密室科技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可以看做是第三代密室。”

  在闫奕成看来,在真人密室逃脱中融入科技元素,诱发年轻人对机械原理的研究,更有现实意义。“还有些密室的密码藏在元素周期表中,要求玩游戏的人必须对化学很熟悉,有些密码考验人们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和计算能力,对学生群体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开发都有提高作用。此外,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密室与教育部门合作,针对未成年人对密室感兴趣的特点,免费开展逃生自救教育,也取得了实效。”闫奕成告诉记者。

  加强监管引导步入正轨

  呼和浩特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级教师高燕:真人密室逃脱游戏的诞生,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显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书本教育偏多,实践不足的教育现状。过去很多年,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的教育多偏重书本,少动手实践,好的密室游戏如果能将数学、物理、化学、机械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的课外活动,在孩子们动手解密的过程中,无疑会加深对各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果能加上对孩子逃生自救能力的培养,则弥补了当前非常缺乏的安全教育实践,摆脱了书本上乏味的、重形式轻实际的说教式教育,对于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当然,从事情的另一面来看,由于市场的自由发展,一些利用人们猎奇、追求刺激的心理开发出来的密室,则显然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让孩子们置身在渲染血腥、鬼怪等光怪陆离的环境中,长此以往,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是一种摧残。

  当前,学生们理论学习时间长,被各式各样的填鸭式教育搞的不厌其烦,也有些年轻人工作忙、压力大,希望寻找到好的活动,放松身心,排解压力,真人密室逃脱市场发展速度快也就不足为怪。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应该缺位,首先在活动中必须要保证参与者的人身安全,有关部门应及时排查游戏场所是否存在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其次,作为一个文化创意类游戏,有关部门应当对游戏的内容进行审核,支持那些有益于大脑发育、知识积累、放松身心、培养动手能力的游戏发展,规范那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游戏,引导整个行业发展步入正轨。

  小来说说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身边总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鲜事物,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一个创意迸发的年代,国内现在已经有很多投资超过千万的密室,这样的密室,说是一个游戏,其实更像是一个科技体验基地,人们置身其中,确实可以感受到知识带来的魅力。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密室的高速发展也成为商家赚钱的手段,追逐利润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以向青少年宣扬鬼怪思想,展示血腥残忍的画面为手段进行经营活动,这样的密室已经走在了法律和道德的边缘,需要有关部门建立规范,加强监管。(记者 王树天 来春誉)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风车”飞转
内蒙古举行第二届村道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