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如何让孩子们享受足球的快乐是个难题。资料图片
在长沙市雨花区德馨园小学教学楼的大厅里,最显眼的地方放着一块黑板,黑板上会清楚地写着当天的两场足球场;而如果根据赛程,当天轮到某个班级上场,则会让班上的孩子们,尤其是班级足球队的队员高兴上一整天。
每个班都有一支足球队,这在德馨园小学已经成为传统,班与班之间相互进行挑战,更成为了学校传统的体育活动。学校的足球氛围还不止这些,每个班除了足球队,还会有自己足球方面的“绝活”:要么就组织有足球啦啦队,要么就承担足球画报的编排,然后足球裁判、现场DJ等等,每个班都不想落后,只要跟足球有关的,都会拿出来进行PK和较劲。可以说,在这里,跟足球相关的角色都配置齐全,不管是要举行足球联赛,还是来一次足球文化节,学生们自己就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当然,也包括老师在内,甚至是“校长也疯狂”,女校长陈梅到了足球场就摇身一变,裁判、解说,哪个角色都能胜任。
德馨园小学浓郁的足球氛围,或许会让许多关心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发展的人感到欣喜,而且在长沙,像德馨园这样的学校还有不少。
长沙校园足球现状:
年级越高,“足球”越少
目前长沙在小学阶段中积极开展足球教学活动的,包括德馨园、长塘里等早已“名声在外”的学校在内,总共有32-34所。有些学校还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像天心区所属的一些小学,就是采取跟足球俱乐部合作办学的形式,青园、天鸿、红卫等学校都取得了很好的足球教学成果。可以说,长沙市的小学足球氛围相当浓厚,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
不过,记者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发现,长沙校园的足球运动开展,却随着年级的提升,呈几何基数递减。
14岁的唐启润今年5月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邀请,去德国拜仁俱乐部参加为期一个星期的训练和比赛。小唐之所以入选,是因为他之前代表雅礼雨花足球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比赛时表现突出,从而入选了这次的中国足协——德国拜仁俱乐部集训大名单。而雅礼雨花队也在这次的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上,将中学组一等奖奖杯收入了囊中。
其实,包括雅礼雨花在内,长沙还有包括湘一芙蓉、麓山国际等学校,在初中阶段拥有完整而具备一定实力的足球队。此外,还有南雅中学组建了自己的女子足球队。
不过,在初中阶段开展足球活动,或者说拥有成建制足球队的学校,已经减少为15所。这一点在今年6月份启动的长沙市四级校园联赛的报名中可以得到证实。
而到了高中,目前能够常年保证足球队的正常比赛与训练的,已经只有雅礼、一中、麓山国际、田家炳四所学校了。
从30多所到15所再到4所,长沙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呈现明显的“年级越高,‘足球’越少”的情况。
校园足球“边缘化”“锦标化”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大原因
此前记者曾做过一期关于学校体育老师的报道,其中有一个相当尴尬的事情,那就是体育老师的“体育”身份不明朗,他们很多时候只能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而无法根据“体育”的规律来开展工作。体育教学边缘化,已经成为学校、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默许”的事情。
其实早在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就启动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每年拨款4000万元来支援学校的足球建设。但这中间如果算一笔账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全国总共有124个布局城市、试点县参加,包括了近5000所大、中、小学,平均下来每个学校只有1万元不到。也怪不得一些学校的足球教练说起时总是有些不屑,“就只看到发了些器材,然后什么都没有”。
长沙市校园足球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校园足球的开展,尤其是这次说要建立四级联赛,其实还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教练的待遇如何解决、场地如何解决、(体育特长生)招生名额受限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据以往开展的校园足球比赛的情况来看,教练的个人因素、学校的场地条件等,往往成为决定比赛结果的最大因素。上个月在北京市运动会上发生的47∶0,其实就是一个佐证,足球基础条件好的学校与相对较差的学校,在足球水平上的差距就能有这么大。
而在以往的校园足球比赛中,记者在与一些教练聊起校园足球的开展时,时常也能听到这样的话,“参加校园足球比赛取得的成绩,与绩效考核不挂钩,成绩好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特招生名额太少,队伍实力很难培养上去”。而实际上,足球项目不像田径等其他项目,在短时间内很难出成绩,需要6-10年时间的积累,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也很难成为学校用来作为“突击”体育成绩的项目。再加上体育科目在学校本来就比文化课的“地位”要低很多,“名声不好”的足球就更加尴尬了。“应付”也就成为大家在参加校园足球比赛之余最大的感慨,如何让学生、让教练都能够从中得到精神上和实质上的受益,这才是根本。
教育部能否解救校园足球
刚刚从沈阳带队比赛完回长沙的南雅中学女足教练邓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校园足球的开展显然受这几方面原因的影响,一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二是教练的积极性,三是场地条件。”这次南雅中学在全国校园足球女子组比赛中拿到了第三名,队员周颖还以11粒进球当选为最佳射手,“这个还真不是自己吹,确实是因为我们具备了这些有利条件,所以才能在全国排进前五。”
对于教育部建立四级校园联赛一事,邓毅非常高兴,他认为不管如何,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只要“教育局一纸令下”,肯定能起到积极效果。至于校园联赛的一些具体操作细节,诸如分级别、分档次等,都是可以很好解决的问题。
而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讲话中,关于四级校园联赛的建立是如此设想的: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0000所;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也就是说,一旦教育部的行政命令真正下达并落实,那么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积极性肯定会得到提高,此前大家所担心的足球与文化教学、升学之间的矛盾也将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一些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衔接的体育部门工作人员常说的“学校肯定只听教育局的指挥”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
当教育部门就此次的四级联赛的建立形成了完整的“游戏规则”,足球教练的待遇、足球队员的升学等都有望解决,那么此前一些足协相关人员发出的“教育部不带足协玩了”的声音,也就可以被无视了,毕竟,只要能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谁规定了就一定能够要你中国足协出面?
当然,许多学校目前的硬件设施都还不具备参加校园联赛的条件,还有包括一旦足球与成绩、与升学挂钩之后,会产生新的弊端,这些问题也许就需要用时间来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