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转改大赛 故事】把祖传的手艺留在阿拉善
 

  他一个人在门房住了6年,为了省钱,一天只吃两顿饭。他舍不得坐公共汽车,出门全部靠腿。这样的生活过了很久,他才咬牙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

  银川的朋友让他回去聚聚,他哪敢,因为他以前是个有点头脸的小老板。

  史明升6年卧薪尝胆,只为把公司建起来。

  2000年,史明升在银川做买卖,已经有了3家门脸店,1个月下来赚个四五十万没问题。

  日子过得这么好,他为啥“不过了”?这事说来话长。

  “我父亲1918年出生在山西,那个年代的山西人,经历的最大事件之一就是走西口。在走西口的路上,父亲饥肠辘辘苦于奔命。走到内蒙古阿拉善,被一位好心的东家收留,有了事做安了家。那年父亲16岁,在东家的店里制作山西家传的发酵酸梅汤。”史明升回忆着,父亲工作踏实、精明能干,很快得到了东家的认可,享受了店里3%的股份。

  就这样,史明升的父亲在酸梅汤的“生产线”上坚守了几十年。多年后,因公私合营,不得不辗转到银川工作生活。虽然生在山西,可他一直称自己是阿拉善人。

  史明升用明亮的眼睛看着记者说:“父亲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阿拉善重操旧业,把家传的手艺留在对他有恩的这片土地。他有生之年没能如愿,我要帮他实现这个愿望!”

  2000年,史明升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回阿拉善做酸梅汤。

  他试图跟老婆孩子提起这个想法,没想到娘俩坚决反对。“媳妇跟我闹离婚,女儿躲在房里不吭声,我拿她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连身边的朋友也怪我瞎折腾。”史明升说,我心里不好受,但是他们这一刺激,让我有了要做成功给他们看的固执。

  得不到身边人的支持,他孤身一人来到了阿拉善。盘掉了所有店铺,卖了房子,把凑齐的108万家底全部投到了厂子里。

  公司成立初期,史明升几乎跑遍了阿拉善左旗的商场、超市,因为没有名气没人愿意上他的货。走投无路,他硬着头皮去找了当地最大超市的老总,哪成想对方特别支持,还鼓励他一定要把本土的东西坚持下去,就这样,酸梅汤摆在了超市最显眼的位置。

  “普通的酸梅汤做法是熬制、过滤等常规方式,父亲是把山西老家醋的发酵手法搬到了酸梅汤上,这样,发酵后的酸梅汤营养更加丰富,促进消化。发酵酸梅汤就是经父亲之手带到内蒙古的。”史明升说起来一脸自豪。

  古老的坛坛罐罐已经成了传家宝被珍藏起来,在生产车间运转的是600多万元的现代化大型设备。

  百年传承的老汤依然在设备里沸腾,祖传的秘制酸梅汤每道工序都很“矫情”。原料要选择优质的新疆干果,味道才更酸甜可口;瞬时灭菌要把温度控制在100度到102度,细菌才杀得干净;要想让发酵工艺与营养和味道充分结合,更是个复杂活儿,得用价格昂贵的橡木桶。橡木成分渗入到饮料中能产生氨基酸和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且发酵时间越长,营养越高,史明升厂里的酸梅汤发酵时间都是在60天到90天。

  除酸梅汤外,史明升对所有的水果和蔬菜都在尝试发酵,甚至包括苁蓉和锁阳等中药材。现在公司产品发展为6大系列12个品种,由2007年年销售30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800吨。每年200%的增长率,仍然供不应求。销售额也达到200多万,除内蒙古外,还销往宁夏、陕西等地区。

  “政府给投资的3000万元马上到位了,这样就会增加10倍的产量。拓展市场、扩建厂房和进大型生产线将同步进行。”史明升说,“父亲可以没有遗憾了。”(记者相恒义 郑学良 梁亮 刘宏章)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首府上演婚纱秀
马背“盛宴”
军训进行中
游界河
沙果红啦!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乡村采摘 绿色享受
绿色库伦迎宾朋 火红安代舞精彩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