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量身定制”
自从9月末蒙牛爱心井落户大营子村的消息传到村里以来,村民们都非常喜悦,他们每天都到蒙牛爱心井的打井现场围观,翘首盼望蒙牛爱心井能早日竣工。今年65岁的村民王友对记者说:“我几乎每天都要过来看看打井的进度,我们家在村里的高处,是全村最缺水的,平时饮水供应不上的时候,我还要到坡下的邻居家接水,饮水真是太困难了。”
“由于大营子村位于山坡地带,这里的水文地质结构非常特殊,地下水分布在15~35米之间,并且水储量不足,如果打普通的水井,很难用潜水泵将地下水直接抽上来,所以,经过赤峰市水文专家的实地考察,最终建议在当地打一眼直径在2米左右的大口渗水井,将含水层的地下水慢慢地收集起来,供村民们使用。可以说,这是根据大营子村地质特点量身定制的一口蒙牛爱心井。”小五家乡乡长李伟说。
周祥打开位于村口的第40号蒙牛爱心井井房,记者看到井房内有一眼直径2米左右的大口井,有一根水管一端连着水泵,一端通向水井内部,伴随着嗡嗡的电机声,清澈的井水通过水泵抽了上来,再通过水管输送到居民家里。
村民家里用水方便了
大营子村9组的村民王友,从小就生活在这个村。9月的时候,记者曾经到过他家采访,那次采访中,他带着记者看了他家院子里的一口枯井,说这口曾经供他们全家饮水多年的水井在5年前就逐渐干枯了,至今潜水泵还在井里。当时王友家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院子里一排特大号的水缸,由于用水困难,王友就将用过的水,根据不同的用途,分装在水缸里,提高水的使用效率。这次,当记者又迈进王友家院门的时候,看到老人激动得合不拢嘴,连夸蒙牛爱心井好,他说:“原来村里那口普通的小口井,蓄水量很少,每天开闸抽水的时间只有六七分钟,夏天用水量大的时候,那点供水根本满足不了生活需要。现在可好了,村里每天分早、中、晚3次供水,每次供水的时间有1个多小时,并且水量充足,我们再也不愁没有水吃了。”
接近做午饭的时候,王友的老伴来到厨房,拧开水龙头接水准备做饭。记者看到,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不但水质清澈,而且水压还高,和城里居民使用的自来水水压没有什么两样。在王友家的院子里,记者又看到了那一排家家户户院落里都有的大水缸。记者好奇地问王友老人:“现在供水充足了,还留这些大水缸干什么?”王友和老伴笑着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这些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虽然再也不为缺水犯愁了,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不能丢了,以后他们老两口还要继续把用过的水分类存放,淘米、洗碗、洗菜的生活用水用来喂牲口,洗脸、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浇地……
在9组村民刘金英家,她拧开水龙头,看着水龙头里喷涌而出的自来水,高兴地邀请记者:“快来尝尝我家的水,喝着可甜了,还不会闹肚子。”刘金英说,以前缺水的时候,她家淘米洗菜都舍不得用水,现在好了,可以像城里人那样,做饭的时候把米淘得干干净净的,洗干净的菜也可以放心地生吃了。
9组村组长郭振祥说:“蒙牛爱心井真的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以前村里只是中午12点开一次闸供人畜饮水,水流还特别细,每天供水时间又短,现在虽然还是分时段供水,但是早、中、晚供水3次,水流量也挺大的,很快就能蓄满一缸水。我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担心没水喝了。”
蒙牛爱心井给大营子村9组村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甜的井水通过管线送到各家各户。周祥书记激动地说:“蒙牛爱心井保障了我们村用水安全,解决了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将为大营子村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这是蒙牛乳业和《北方新报》的一大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