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姨,我来看看你!”
“臭小子,你啥时候回来的?”
11月28日下午,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照进来,令人惬意。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哲正在忙着准备向记者介绍12月1日艾滋病宣传日的活动安排。办公室虚掩的门悄悄的被推开了,一位眉清目秀、身材修长的帅气的大男孩走了进来。林哲连忙起身上前,亲热的拉着小伙子问这问那。
原来,这个帅气的大男孩就是林哲跟踪检测七年,与她有着母子般感情的艾滋病患者晓亮(化名)。
在两个人亲密的对话中,一个艾滋病防治工作者和一位艾滋病患者的感人的故事也娓娓道来。
2007年初冬,林哲接到长春市疾控中心发来的报告,18岁的通辽籍男青年晓亮体检时HIV检测呈阳性。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林哲心头莫名的刺痛,又是一个孩子啊!就在林哲准备联系晓亮时,这个男孩主动来到了通辽市疾控中心。
在林哲的安慰和耐心开导下,晓亮如实道出了患病原因:原来晓亮是一位同性恋者。13岁时跟邻居21岁的大哥哥好上了,后来就加入男男朋友圈。
得知自己染上艾滋病的那一刻,晓亮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情绪异常低落。在那之前,晓亮和普通人一样,虽然对艾滋病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他认为艾滋病距离自己太远了,怎么可能跟自己扯上关系,可一旦自己的身份发生了“突变”,他一下子无所适从起来。
在林哲和通辽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和帮助下,晓亮很快就摆脱了艾滋病的阴影。从此,晓亮也多了一个“监护人”。喜欢走南闯北的他无论走到哪里,打给他电话最多的就是母亲和林姨。尤其是电话里林姨的嘘寒问暖、唠叨和叮嘱,让晓亮感到非常温暖。
2009年,在“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中,由于通辽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实际患病人数无法掌握,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试图融进同性恋者的圈子,宣传和寻找艾滋病患者。林哲和单位的几名同事起早贪黑的去公园里找,甚至连公厕墙上留的联系电话也不错过,但是,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时,林哲想到了晓亮。在晓亮的组织下,一次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活动在男男同性恋的圈子里顺利的开展起来。2010年夏天,在晓亮的帮助下,通辽市疾控中心成功组织50多位同性恋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去大青沟游玩。草木葱茏,郁郁生机的景致,让大家看到生命的绿洲。
为了使更多的人远离艾滋病,也为了帮助林姨开展工作,让更多的人对艾滋病干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晓亮便开始尝试在网上建立“A+A关爱小组”。“在这里我结识了一些和我一样的人,这个空间让我们有了一个沟通的地方。”晓亮说,随着响应者的增多,晓亮以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份同与他面临一样境况的人交流,这种交流给人们带去了普通人、甚至亲朋好友都无法给予的慰藉。不少艾滋病患者在晓亮的鼓励下,走出了阴霾,重燃生活的希望。
“让圈子里的人了解预防艾滋病常识,帮助艾滋病患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
“首先,你要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特点,把每一个艾滋病患者当成你的朋友,你要用心读懂他们,了解他们,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他们才会接纳你们。”2013年12月1日艾滋病日到来之际,通辽市疾控中心特别组织全市各旗县卫生疾控工作者开展培训课。培训课上,邀请晓亮自信的站在讲台上,用亲身经历传授与艾滋病人接触的技巧和如何能够走进这个特殊的群体开展工作。
这一堂生动受用的培训课,让疾控中心工作者受益匪浅,也让晓亮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回忆自己的七年志愿者之路,饱受着圈里人的不理解、排斥和嘲讽,可谓五味杂陈。”但是一路走来,有林哲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也让他懂得,“卧底”的他不是在孤军奋战。
“仅2014年,通辽市就有艾滋病新增病例90多例。防治艾滋病刻不容缓啊!”采访中,林哲语气沉重的说。
“往往因为恐惧,不少艾滋病患者选择自暴自弃,因此,艾滋病人更需要精神上的援助。”晓亮说,得到爱的人是幸运的,他是幸运的,因为,他一直与爱同行。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像林哲和林哲一样的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默默的与艾滋病魔较量着。还有许多和晓亮一样,曾经感染过艾滋病的人成为了艾滋病志愿者,他们正用自己的故事帮助并感动着其他艾滋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