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盟市图片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艾滋病“低龄化”趋势明显
内蒙古新闻网  14-12-01 17:22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万博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近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我区的艾滋病患者人群已经不再是大家印象中因输血感染的中老年人群,而是呈现向青年群体中扩散的趋势。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成为艾滋病患者的主要人群。首府因流动人口数量大,各大医疗机构集中,成为全区发现艾滋病病例最多的地区。

  患者出现“低龄化”趋势

  “从全区的数据来看,我区发现艾滋病例有2000多人,有60%是医疗机构检查出来的。相对而言,首府呼和浩特和包头的医疗机构比较多,是发现艾滋病患者较多的城市。其中包括术前、产前检测时发现病例。这与周边盟市来首府看病,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关。而且,小年龄段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互联网不仅传来有益健康的资讯,同时也将一些不健康的不适宜儿童观看的视频传播,而10多岁的孩子正处于性的成长期,在不良引导及好奇心大、不懂自我防护的情况下染病。”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杨景元所长告诉记者。

  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一病区主任吕乃达介绍,根据近几年前来就诊的患者人群来看,大部分患者年龄均为二十岁左右,今年接诊的最小患者只有十四五岁。“从这几年的接诊情况看,近一两年内增加了很多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大学生的个案。他们几乎都是通过高危性生活感染上艾滋病毒。以往大学生前来做艾滋检查是很稀奇的,这两年很常见了。就在今年我接诊过的年龄最小的病人是15岁,一个锡林浩特的男孩子。”

  最渴望被社会接纳

  艾滋病感染者,希望得到社会的包容,可是这对于很多艾滋病患者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艾滋病患者杜华(化名)是一个23岁的小伙子,大学毕业以后去广东打工不到一年,回来以后就发现自己感染上了艾滋病,对此自己患上艾滋病的原因,他不愿意过多的说什么,反而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患上艾滋病,就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了。”“亲戚朋友知道我染上艾滋病以后,跟我断绝了来往,时不时的还要忍受家人的白眼,就连去医院看病,如果告诉医生本身有艾滋病,医生也会遭到医生的拒绝。医生会以各种借口拒绝为我看病。医护人员尚且如此,何况社会上其他人?我们这个群体最害怕的就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杜华说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

  对此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一病区主任吕乃达介绍,曾经有一个艾滋病患者皮肤出了疱诊,需要做一个小手术,他去了我市一家正规医院看病,他很坦诚的告诉接诊医生他是艾滋病感染者,没想到知道真相的医生却拒绝为他治疗。这个现象让不少需要就医的艾滋病患者感到无奈。

  预防艾滋病共建美好校园

  11月30日上午,由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预防艾滋病共建美好校园”呼和浩特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高校宣讲活动正式启动。

  负责承办“预防艾滋病共建美好校园”高校宣讲活动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姚科长告诉记者,“今天是这项活动的启动仪式,今后还要将这一活动逐步向首府各个高校开展,让高校学生们从自身出发学习到艾滋病知识和感染的风险及危害,让我们“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责任编辑 魏莉 ]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再见,战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走上公益岗位
微心愿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