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家里存着不少煤,但是杨贵欣还是很节省
【受益】
好政策惠及5类贫困群体
当日上午,和杨贵欣同村的、73岁的吕义将记者一行领到他的家中,吕义指着自己走路微微有些不便的腿告诉记者:“年轻时劳动太辛苦,把腿累坏了,没想到老了会变成这样,走路都受影响。”
走进吕义家中,正对门是一个土炕,炕边刷的是绿色油漆,已经褪色。挨着坑是一个黄色的衣柜,柜下一个方桌,变形的桌面显露出这个桌子的年代已经久远。窗户下有一个水缸,水缸上隐隐有一道裂纹。这少数的几件家具,放在吕义家逼仄的平房里,也显得满满当当,更显出房间的狭小。
记者了解到,吕义夫妇每月靠着国家发放的200多元补贴生活,日子过得紧张。往年过冬时,吕义每年都要为买煤的钱发愁,用煤也需要非常节俭,节俭换来的就是冬天过得很冷。然而,去年以来,政府为每个贫困农牧户发放1吨煤,帮助他们温暖过冬,吕义恰好符合条件,因此第一次领到了1吨过冬煤。回忆当时的情形,吕义幸福地笑着说:“那煤送到家里,扔到火炉里,烧得热乎乎的,一冬天我们都没受冻。党和政府对我们困难户的关怀真的是太大了,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前不久,吕义领到今年的600元取暖补贴,对此,他连呼“解了燃眉之急”。他说:“这个政策太好了,我用这笔钱买了1.5吨精煤,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屋子来说,一冬天足够用了,太感谢政府了。”73岁的吕义用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低收入群体对党和政府的感谢之情,这1吨煤不但热了他们的家,更暖了大伙儿的心。
据东河区经信局工作人员樊先生介绍,今年,东河区1吨煤的发放范围为“东河区2013年底农牧区常住在籍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残疾人户”,按照此项要求,东河区共有5169户低收入农户符合发放标准。目前,所有取暖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
【解困】
不再为冬天烧煤发愁
临近中午,天空也没晴过来,街道上依旧弥漫着阴冷的空气。因为天气不好,村民们都不出门,或者仅仅是在家门口溜达一圈。55岁的何根根骑着电动三轮车,焦急地在古城湾村村口等待了一上午,都没有人上车,对于骑电动三轮车拉客的何根根来说,没有人上车,就意味着一上午浪费了,半天的生计没有着落。看着实在没人,他停下三轮车,来到村委会歇脚,与记者聊了起来。
“放在过去几年,我这三轮车算好车了,每天都有人坐,但后来他们都买了新三轮车,我没有钱买,渐渐坐我车的人越来越少,你也看到了,今天一上午都没开张。”何根根自顾自地抱怨着。记者了解到,何根根也是此次600元取暖补贴的受益群体。从三轮车上走下来的时候,记者看到他的腿有点毛病。何根根说,他小时候,一次在村里打针以后,落下了小儿麻痹的毛病,变成了残疾人。如今,他与72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来源只有母亲领到的300多元最低生活保障,和他骑三轮车拉客的微薄收入。
何根根告诉记者,虽然生活有很多不顺心,但非常感谢政府在他困难的时候伸出的援手。他说:“我们每个月都能领到国家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往年,冬天烧煤都是难事,但从去年开始,这个问题就不再困扰我们家了。去年,我们家领到1吨过冬煤,村里的干部还帮我把煤搬到家里,我们过了个温暖的冬天。今年,过冬煤变成了补贴款,我们家领到600元,我买了两吨煤放到家里,连着两年都没有为冬天烧煤担心,感谢政府。”
何根根领着记者看了他家储放煤的地方,记者看到,煤炭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储藏室的一角,大块的摆在外面,粉面放在里面,看上去足够整个冬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