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王荣德:“片儿警”的二十七载坚守
内蒙古新闻网  14-12-08 21:04 打印本页 来源: 阿拉善日报  
 

  在阿左旗吉兰泰镇,提起王荣德,少有人不知道。“哦!你说的是‘片儿警’老王呀!我们熟得很,有个大事小情不找他找谁?”透过这些话,看得出群众对一名普通警察的尊重与认可。27的坚守,王荣德说他自己已离不开基层那些鸡毛蒜皮的工作,27年中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辖区的每一寸土地。

  2014年10月28日,王荣德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代表和爱民模范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载誉归来,老王怀着激动的心情告诉记者:“握着总书记的手,我特别激动,也让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27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尽了一个人民警察应尽的责任,能够获此殊荣,我倍感荣幸,但我依然是老百姓心中的‘片儿警’老王”。

  王荣德是土生土长的吉兰泰人,1987年,他从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吉兰泰镇派出所工作,至今已连续当了27年的“片儿警”。老王告诉记者,刚工作时,对社区工作不熟悉,敲不开群众家的门,见不到人、说不上话都是常事。为了能熟悉居民群众、尽快融入到社区工作中,他给自己定了个‘万千百’计划,就是走万里路、进千家门、解百家事。老王回忆着说,他天天“泡”在社区里“混脸熟”,见人就打招呼,有什么事就过去瞧瞧,随时掌握社区动态和人口情况,与群众拉近距离。为了能见到群众,他利用下班的时间,到群众家里沟通交流。久而久之,群众也熟悉他这个人了,有什么困难或矛盾都找他帮助、调解,甚至找人问路、水管堵塞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都来找他,王荣德不但不觉得烦,心里还美滋滋的:“你看,只要真诚付出,群众总会认可我的”。

  “吉兰泰的群众很淳朴,从我参加工作起就支持我的工作,相处时间长了,他们不愿意让我离开,我也舍不得他们,做片警有时候觉得挺幸福的。”在老王看来,当片警虽说没有刑警侦破大案要案的显赫战功,也没有特警队员英勇善战的辉煌荣耀,跟别人聊个天都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事儿,可是‘片警’连着千家万户,每一件在我们看来的‘小事’可能都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只要踏实、真诚、热心地工作,当片警也同样精彩。

  王荣德所在的吉兰泰镇银湖社区平房多、街道多,由于有大型企业,人口多达2000余人,而且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大,人口信息管理特别复杂,加之贫困人口多,群众诉求自然也多,因此,对于社区工作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王荣德深知,要想干好“片儿警”的工作,就必须熟悉这里的情况。他有一个本子,一年365天从不离身。打开本子,几乎每页上面都用黑色、红色笔标注着线、勾、圈等标记。“可别小看了这些标记,它倾注了老王的全部心血,要熟悉辖区整个地形,老王每天要在辖区里走上好几趟”,吉兰泰派出所所长雷钧告诉记者。

  有一此,小区停放的几辆私家车车身被划,经调查是3个小孩恶作剧所为。私家车车主提出高额赔偿,而3个家庭都是特困户,其中两家还是外来务工人员。掌握情况后,王荣德连夜一家家走访,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好言相劝。第二天晚上,他召开了个调解会,一个人唱起了“独角戏”。王荣德对孩子的家长说:“车主知道你们家庭情况后很同情,主动提出赔偿暂搁一边,但是今后再发生类似事情,老账新帐一起算。”最后,车主、家长一致同意签字画押留案底。为什么留案底?王荣德自有他的道理,就是既要树立监护人的责任心,更要给足车主面子,最终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老王生性善良、为人宽厚、遇难就帮,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一次,老王照常路过一家修鞋店时走了进去。“王警官”,店内一位中年妇女见老王进来,笑脸相迎。她叫杨玉花,残疾人,独自带着儿子住在无水无电的平房里,每天坐着轮椅去铁棚子的店内修鞋,生活困顿。“最近生意和生活怎么样?”老王与杨玉花唠起了家常…… “这几年,派出所、王警官可没少帮我。”杨玉花告诉记者,当年她的儿子没钱上大学,老王向所里说明情况,由所里民警捐款支助,直到孩子大学毕业。老王自己也时不时到其店里帮帮忙,生活上的难题也会想办法为其解决,逢年过节都会代表所里送去米面油,更令老王高兴的是,去年夏天,通过所里和政府协调,杨玉花终于从冬冷夏热的铁棚子搬进了通水通电的门面房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王荣德在吉兰泰当“片儿警”已经27年了,苦没少吃,累没少受,他却始终甘之如饴。数据是枯燥的,可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据不完全统计,王荣德从事“片儿警”工作以来,为群众办理各类证件16000余本,排忧解难520余次,调解民事纠纷1300余起。近3年来,王荣德累计为辖区群众预约服务196次,登门服务367次,通过群众反映情况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2次,解决疑难户口共达70余件,收到表扬信十余封。更为难得的是,27年无一起引起上访或投诉的违法违纪事件。

  老王说:“这些普通的数字包含着我对群众的一片深情,也包含着妻子支持我工作的点点滴滴。”老王的妻子杨淑琴告诉记者, 1988年,她和老王结了婚,虽说成了家,但家里常常就她一个人,平时很难见到老王,由于经常加班,常在所里住,派出所成了老王的另一个家。“这个社区我最熟,我不干谁干?”杨淑琴对记者说,他非常理解丈夫经常说的这句话,“尊重丈夫的选择,支持丈夫的工作,这是妻子对丈夫最大的爱”,杨淑琴说。

  曾有人不解地问王荣德:“你在这当了快30年的民警了,升不了官,发不了财,到现在还住在一间60平方米的老单元里,你到底图个啥?”老王听到这样的话总会笑笑:“能图个啥嘛!我是土生土长的吉兰泰人,不管是对这个地方,还是对这里的人,都很有感情,只要这里的居民群众需要我,我干的工作就有价值。”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王荣德已走过了27年的从警生涯,他常说:“群众的脸是晴雨表,群众的心是试金石,只有贴近群众的心才能真正干好社区警务工作。”(记者 周桐)

[责任编辑 李珍 ]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再见,战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六小龄童内大说“西游”
驻守祖国“北大门”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