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赤峰喀旗金融扶贫贷款贷出百姓幸福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  14-12-09 12:10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从2013年底开始,自治区扶贫办创新扶贫机制,转变扶贫工作方式,为解决贫困村农民发展生产筹资难、担保难、贷款难问题启动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今年,喀旗充分利用金融杠杆来撬动贫困这一有利机遇,给渴望走向富裕的广大农民带来了一个新的脱贫支点。

  走进王爷府镇喇嘛地村,一座座设施农业大棚钢骨架在阳光下格外抢眼,说起金融扶贫贷款,老百姓热情比较高,也很喜欢,金融扶贫贷款能有效解决贷款难、利率高、无贴息、周期短的难题,用群众的话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今年,王爷府镇喇嘛地村的设施农业大棚又喜获丰收,53岁的村民许彦林正忙着整理他的大棚。他经营的硬果番茄品种今年又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我们这大棚一年就能产一万五千多斤硬果番茄。在我们村,只要有信用就能借到钱,有信用就有致富的机会,我今年通过‘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顺利借到了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一下子建起了4个大棚, 实现了自己多年的致富梦想 。”许彦林高兴地对记者说。
  自2013年底,喀旗扶贫办与喀旗农行合作,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合作期限为5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农行放大10倍发放一亿元的支农贷款,三户以上自愿结成互助联保组,按照3:1的比例涵盖贫困户,互助联保组互相担保、互相帮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
  到今年12月8日,喇嘛地村发放首批金融扶贫贷款905万元,覆盖农户193户,其中贫困户100户,新建冷棚600亩。
  喇嘛地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720户,2100口人,其中贫困户205户,贫困人口660人。3100亩的耕地只有1800亩水浇地。以往,要脱贫致富最大的困难就是缺资金,从去年年底开始,金融扶贫的这场“及时雨”下到了村民们的心坎儿上,村里依靠扶贫贷款发展冷棚硬果番茄种植,资金的问题得到解决,村里的冷棚一下从900亩猛增到了1500亩,占全部水浇地面积近90%。
  “我今年贷了5万元,盖了4个冷棚。今年一个冷棚种硬果番茄净赚七千多块钱,这是赶上市场行情不好,如果年景好的话一个棚一年能赚一万五六千元 。”喇嘛地村二组村民冯淑兰说。
  有资金、有产业,政府还贴息,只要肯干,就不愁脱不了贫、挣不着钱、致不了富。截至目前,喀旗已有18个贫困村实施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扶持的重点主要是设施农业、肉牛肉羊养殖、高效林果三大主导产业。
  “我认为这种方式不是单一的扶贫,对整个农村经济发展都是个极大的促进,通过金融扶贫,能有效解决贫困地区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和贫困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难题,激发贫困农民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高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为如期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不仅仅是贫困户受益,其他的农户也是受益主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加快了整个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喀旗扶贫办主任曹志文向记者介绍说。
  截至12月8日,喀旗金融扶贫贷款累计发放1.2亿元,覆盖农户2790户,其中贫困户1380户。发展蔬菜种植户1650户,新增设施农业蔬菜冷棚3200亩,新增养殖户650户,新增棚圈面积3万平方米。

  

[责任编辑 张睿 ]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再见,战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六小龄童内大说“西游”
驻守祖国“北大门”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