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林西县林西镇司法所:接地气的普法更入心
内蒙古新闻网  14-12-18 12:16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林西县林西镇司法所坚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依法治镇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该镇司法所成立了一支由镇里各单位和各行政村有文化、热爱法律宣传的人组成的76人法律宣传队。凭着对普法工作的热情,队员们进村入户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这支队伍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加入普法宣传中。2009年,林西镇司法所成立普法志愿者队伍,镇里的离退休干部、曾经的大队干部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成为普法工作的好帮手。此外,镇司法所还成立了宣讲团,聘请县司法局、镇各部口和各行政村负责人从事法律宣讲活动。
  目前,全镇已经建立了12个普法讲师团,加上76人的普法骨干队伍以及20名普法志愿者,普法队伍网络已经健全。
  林西镇司法所所长梁立忠在宣讲法律过程中,农民对法律的渴望让他深有感触。有一次村里的宣讲课刚刚结束,一位老人就凑到他身边说:“我儿子去世,儿媳改嫁了,不久前向我要回属于她的土地,可我家土地都在我的名下,我不同意,她说我违法。你说我违法吗?”梁立忠很快帮助老人找到了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9条、第15条、第30条,尤其第30条中明文规定: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老人拿着法律条文,仔细读了好几遍,几天后将土地还给了儿媳。
  “群众不学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矛盾纠纷的根源,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持久开展普法教育。经过反复宣传,并筛选适合本地本村实际的法律,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法律的存在,大家都来学习法律、运用法律,更好地遵守法律。”梁立忠说。
  接地气的普法更入心。把身边事讲给身边人,前一个案例成为下一步讲法的例子,这是林西镇司法所在实际工作中探索的好方法。村里纠纷多涉及土地、拆迁、征地、邻里、老人赡养等问题,“以案讲法”的方式将法律化作有形,生动形象。除了“以案讲法”,镇司法所的宣传也各有针对性,时间和普法对象不同,普法内容也不相同,更接地气。去乡村,会选择种完地的时候,到农民中间讲解《农业法》、《土地承包法》、《林业法》、《土地法》,而在秋收后,《森林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相关法律课程也会准时在村里开课。在学校,林西镇司法所每个星期向学生发放普法画册,事关赡养老人、义务教育、婚姻等,画册上有文有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为了保证普法的常态化,司法所还筹措资金在全镇所有行政村建立“六个一”工程,即一个普法及调解骨干队伍网络,一块永久性法治宣传园地,一块法治教育警示牌,一个村民法律图书角,一套法治教育VCD,每月一次全面的民间纠纷排查调处活动。

  

[责任编辑 张睿 ]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特警巡逻 备战春运
塔韩线色连集运站...
天冷健身热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冰雪童话阿尔山
许个愿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