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巴彦淖尔市委统战部:“三个结合”在红光村
内蒙古新闻网  14-12-19 15:17 打印本页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摘要: ——全市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最美驻村工作队系列报道十三

标准化圈舍

  红光村位于临河区狼山镇,共有11个自然村。和其他村子不同的是,红光村有4个自然村分布在集镇上,其余的自然村环绕在镇政府周边。在改革开放以前,村里有上千亩良田被集镇占用,土地规模有所缩减。在其后的几十年里,由于紧挨集镇,生活便利,迁入的人口比较多,移出去的人口却很少,久而久之,形成了人多地少的格局。2013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这样的现状,显然跟中心村的地位很不相称。为了改变这里的面貌,2014年6月,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委统战部派出三位年轻干部,走进红光村驻村扶贫。

  村民收入靠打工

  扶贫工作队来到驻地以后,立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情况介绍。让扶贫队员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大部分的收入,是靠打工换来的!这句话包含了太多辛酸。要知道,在农耕条件好的地区,村民是不需要外出打工的。如果出去打工算是额外的收入,可以满足更高的生活标准。但是在这里,却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就算近两年受苦人能赚到较高的工资,那也不能算富裕,因为打工的收入很不稳定,对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也会造成亏欠。万一要不到工钱,辛苦付出的血汗还会打了水漂。

  经过细致的入户调研,扶贫队掌握到了准确的情况。全村常住人口共有570户1560人,而低收入村民却有385户925人,超过总人口的一半。虽然人均可耕地有4亩,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普及率低,有一半耕地属于中低产田。最让扶贫队员感到为难的是,享受低保政策和无保户政策的特困人口有115人。他们大多缺乏劳动能力,也不具备科学发展的能力,只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

  精心规划脱贫路

  为了找到脱贫的好办法,扶贫队员和村民代表多次开会讨论或促膝谈心,充分听取了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三结合扶贫总体思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产业扶贫和文化科技扶贫相结合、依靠政策助力和提高村民个人能力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拿出了一份详细的扶贫计划,拟在4年内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建设、村庄美化绿化等关键内容,和“十个全覆盖”全面对接。

  这个扶贫思路和扶贫计划很受当地村民支持。

  两件大事得民心

  红光村群众有养羊意愿,只是缺少养羊大户做带头人,村民普遍没有规模化发展的意识,也很少有标准化的圈舍。为了扶持村民发展养殖业,扶贫队决定,把自治区扶贫办下拨的50万元专款专用,全部扶持有一定条件的村民建新羊圈。扶持政策公布以后,村民踊跃报名,最终确定了50户村民作为扶持对象。为降低棚圈建设成本,贫困户按照规定标准自建羊圈,按照面积的不同,可分别获得4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扶持,扶持资金达到羊圈建设成本的三分之二。这个政策,获得村民的一致欢迎。目前,已建成15座棚圈,其他棚圈正在施工中。

  红光村有400户村民每年需要贷款购买农资,部分村民因收入微薄贷款较难,为了帮助贫困村民获得惠农贷款,市委统战部工作队积极和临河区扶贫办及银行对接,协调落实200万元贷款指标。扶贫工作队及时成立“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评审小组,对申请者严格把关,确定扶持对象,在2015年春节前后,每户村民可获得1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贷款扶持。同时,市委统战部协调落实了6万元资金,用于红光村扶贫工作。(记者建海文/图)

[责任编辑 魏佩 ]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特警巡逻 备战春运
塔韩线色连集运站...
天冷健身热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野外拉练励精兵
“小丑”送惊喜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