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敖础鲁想办件大事情
 

  原标题:敖础鲁想办件大事情

  “我们是‘四胡之乡’,2015年想在全旗范围内组织一场2000人的四胡表演,然后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打破科左中旗保持的1000人表演的纪录。”刚刚忙完全旗“第四届蒙古四胡大奖赛”的敖础鲁见到记者时,首先说的是搁在他心里的大事。

  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四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敖础鲁。旗广电局他是一把手,四胡协会他是主席。

  在他和协会的不懈努力下,不仅仅《荷英花》等具有代表性的四胡演奏曲目得以广泛流传,2013年11月蒙古四胡艺术还被自治区文联确定为自治区第二批“一旗一品”文化品牌。“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四胡。”敖础鲁说。“这几天特别忙,我们四胡协会和老年艺术团联手准备搞一台晚会,春节要在大礼堂给农牧民演出。”

  “四胡都是自己购买,义务演出?”记者问。

  “当然!喜欢四胡的人太多了,现在巴彦呼舒镇有3个厂子可以生产四胡,一年差不多能做2万把呢。”敖础鲁回答。“喜欢四胡的人就像女人买衣服,看到好的就想买,现在我家已经有6把四胡了。”

  六十八是当地的四胡高手,也是四胡协会的秘书长。他用生硬的汉语告诉记者,协会是2009年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传承四胡。因为当时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不拉四胡。

  如今,六十八再也不担心四胡会失传了。旗里5个中小学都聘请了他,专门教孩子们拉四胡,他也乐在其中:“特别忙也特别累,每天都有课,可是我心甘情愿,不能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给丢了。”

  在旗委政府和“一旗一品”的支持下,关心四胡艺术传承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全旗登记在册会拉四胡的民间艺人就有8500人,老人们闲来无事拉四胡切磋技艺,年轻人忙于拜师参加比赛,可以说,从白发老人到稚龄儿童,拿起四胡都能演奏一段悠扬的曲调。

  “挺欣慰的,觉得自己干了件有意义的事儿。2014年自治区四胡协会和旗宣传部共同举办了四胡大赛,白音宝力高主席亲自当评委,他说全旗四胡的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敖础鲁说。

  在科右中旗四胡协会的荣誉榜上,每一个奖项都很过硬:2009年9月,代表自治区参加中国首届“女娲杯”民间歌舞展演获银奖;在第二届和第三届“八省区蒙古四胡大赛”中,组合和个人表演均拿到了非专业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四届“八省区蒙古四胡大赛”中,陈香宝获青年组一等奖,色旭东获少年组三等奖。

  “四胡高手都在民间,从8500人里选2000人一点不费劲儿,我肯定能把这件大事给干成了,让科右中旗来保持这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于这个新的目标,敖础鲁信心十足。(记者 包牧仁 王国英 红艳 刘春 胡日查)

[责任编辑 李珍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