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兴安盟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苗银柱在盟委(扩大)会议暨全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内蒙古新闻网  15-01-14 11:49 打印本页 来源: 兴安日报  
 

  二、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先进思维理念谋划和构筑兴安盟的发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提出了要求。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是党中央针对“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国际先进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选择。做好当前和今后我盟的工作,就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和“四个转向”重要论述的内涵实质,充分认识和主动用好新常态释放的政策红利和给兴安盟带来的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突出在“进”字上下功夫,能快就不要慢,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逐步缩小与兄弟盟市的发展差距。

  二要客观审视盟情实际。只有把盟情搞清楚、把问题分析透,才能适应新常态,作出科学决策,推动科学发展。从总体发展上看,兴安盟是欠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11个兄弟盟市都是我盟的标兵,我们要敢于承认落后但决不能甘于落后,随着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健康食品期待的不断升温,我盟生态环境和绿色农牧业资源优势将充分显现,抢抓机遇,扬长避短,就能够实现后发赶超、走进前列,一定要有这样的自信心。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一产比重过高,二产比重太小,特别是工业规模小、结构单一、门类不全,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没有起到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必须牢固确立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从优势产业现状看,农牧业和旅游业是我盟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但目前这两个产业低端化严重,农牧业基本上是种啥卖啥、养啥卖啥,旅游业基本上是有啥看啥、有啥吆喝啥,好产品没有卖出好价钱,价值与价格不成正比,必须紧盯市场需求,走高端化、终端化和差异化、个性化路子,推动农牧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旅游业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使这两个优势产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风险积累看,兴安盟复建以来没有经历过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政府债务、民间借贷、房地产开发等领域风险不大,这一点与全区全国大形势有所不同,必须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金融投资和社会融资力度,切不可人云亦云、谨小慎微、贻误发展。从发展环境看,我盟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的问题十分突出,形不成吸纳和聚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洼地,必须加快以公路、铁路、航空、水利、电力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棒打拖沓推诿、吃拿卡要等破坏环境、阻碍发展的“拦路虎”。从干部群众的思想作风看,兴安盟是革命老区,文化底蕴厚重,人民淳朴善良,但与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相比,我们的干部群众还显得封闭保守、不敢突破、缺少自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开明开放、包容向善、务实进取成为兴安大地的最强音。

  三要树立先进的思维理念。思维深度彰显思想高度,决定事业成败。必须用适应新常态、切合实际的共同思维理念,主导和推动兴安盟各项事业的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决不意味着当前经济建设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了、在发展方面可以松口气了,甚至可以任由经济增长下滑而无所作为,认识到这一点对兴安盟来说尤为重要。兴安盟是全区统筹发展的最短板,主要经济指标都排在全区末位,特别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环境下,激流勇进、逆势上扬,确保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这样才能迎头赶上、同步达小康,否则就会越落越远、永远当追兵。但是,我们决不能用粗放式办法促进发展,也不能亦步亦趋地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必须转变方式,敢于跨越传统阶段,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发展提挡增速、做大经济“块头”与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双重目标同步推进。要坚持跳出兴安看兴安。(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希望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其中望”的深刻内涵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我们强调跳出兴安看兴安、立足于全区全国大格局谋划和构筑兴安盟的发展,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望”的指示要求,拓宽视野、抢占先机,敢于突破地域区划和资源禀赋的限制,敢于到先进发达地区、到广阔市场中去找资源、找资金、找人才,为兴安盟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牧业发展。由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是社会文明形态的巨大进步,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是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要破除传统观念和小农意识的束缚,树立社会化大生产理念,以思维方式的转变、经营理念的提升、运行机制的变革,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要以全产业链开发为主线,瞄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向加工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全力打造国家级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要坚持用城市化管理模式管理农村牧区。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农村与城市差别逐步缩小,特别是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动农村牧区管理模式向城市管理模式过渡,把先进的城市管理模式逐步引入农村牧区,切实提高农村牧区管理水平,推动“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要坚持用最小的财政办好最大的民生。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对人民有感情,时刻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关键是要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样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把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把有限的资金花好、花出最大效果,不能用钱砸形象、劳民伤财,更不能挪用、截留、贪占老百姓的生计款和救命钱。

  四要明确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2015年,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8337”发展思路,继续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发展并举,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四大行动”“六大工程”抓好民生和社会事业,在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三个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四个方面为全区作出重要贡献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总书记视察慰问、自治区成立70周年、自治区破例给予特殊政策“三大战略机遇”,加大力度抓重大项目、抓重点工程;抓现代农牧业、抓生态旅游业;抓扶贫开发、抓民生工程;抓全面深化改革、抓对内对外开放;抓党的建设、抓干部作风转变;全面推进依法治盟、加快建设法治兴安,努力把兴安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五个加大力度”是王君书记针对兴安盟发展实际提出的工作要求,是“8337”发展思路在兴安盟的具体实践版;全面推进依法治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区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必须把“五个加大力度”和“一个全面推进”作为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全力以赴落实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和14%,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以内。确定这样的目标,充分考虑了全国全区发展形势和我盟发展实际,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乐的冬季那达慕
魅力蒸汽机车
还是大棚收入高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迎你,新战友!
“暖心贴”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