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把握4个转向抓好6项重点工作
1月10日,通辽市委召开四届十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今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当前,尤其要认识和把握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向”,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到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转向”,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到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深度调整的“转向”,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到新增长点的“转向”。
今年,全市上下切实抓好六6项重点工作:要全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三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速度变化、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要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要以深化改革增强动力,以扩大开放增添活力,切实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活力;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大力推进平安通辽及和谐社会建设;要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建设美丽通辽。(记者 郭洪申 见习记者 薛一群)
赤峰市:投资重点向公共民生战略性领域倾斜
1月8日至9日,赤峰市委召开六届六次全委会议,会议提出了2015年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2015年,赤峰市要扩大投资规模,重点向公共性、民生性、战略性领域倾斜,力促澳亚8万头奶牛养殖、凌志7万吨薯条加工、东北特钢2万吨钼制品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实施180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光伏发电、1500万吨沥青岩、120万吨缓控释肥、30万吨铅锌冶炼、150万口生猪产业链等续建项目,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到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设施、交通能源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力争全年引资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赤峰市在工业方面继续推进“双千双百亿”工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在农牧业方面,2015年粮食产量要保持在100亿斤以上,确保高效节水种植突破800万亩;围绕千万口生猪、百万头肉牛、千万只肉羊发展规划,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设施畜牧业。在服务业方面,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牧业融合发展。(记者 徐永升 见习记者 王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