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倒奶”事件怎么看? 内蒙古专家开出化解问题的药方
 

   “倒奶杀牛”:非典型的供给过剩事件

  新年伊始,山东潍坊爆出中小规模奶牛养殖户“倒奶杀牛”事件,“倒奶杀牛”现象逐步蔓延至河北、黑龙江等乳业主产区,甚至出现在广东等南方地区。原苏联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标签的“将牛奶倒进大海现象”的出现,是否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下出现经济危机的先兆?

  事实上,看似完全相同的两种经济现象背后却是完全不同的成因。目前我国出现的“倒奶杀牛”现象与马克思《资本论》中描述的经济危机完全不同,与经济危机先兆也没有任何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看,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会出现一方面大量群众无力购买牛奶,一方面出现厂商将牛奶倒进大海的经济危机现象,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首先不是‘获得别的产品’,而是占有价值、货币、抽象财富”决定的。马克思曾讲到,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个跳跃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时候,其宁愿选择倾倒的方式是不会选择降价的方式满足劳动人民的需求。

  我国目前出现的“倒奶杀牛”现象恰恰是中国乳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一种阵痛和整合的反映,是中国乳业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选择多样化的反映,也是重构乳业价值利益链诉求的反映。

  此次“倒奶杀牛”是一次非典型的供给过剩事件,国内乳品企业自控奶源大幅提高是导致散户奶农倒奶的原因之一。“得奶源者得天下”是中国乳业的共识,“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加大了自有牧场的建设力度,对散户奶源的需求,也大幅减少。以乳业龙头伊利为例,其奶源已实现大部分来自自建或合作牧场,规模化集中化养殖在奶源供应比例中达95%以上。

  “倒奶杀牛”现象背后是中国乳业从区域市场、全国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表现。中国乳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区域市场竞争发展到全国市场的竞争,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以及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实质性谈判的结束,中国乳业进入到全球市场的竞争行列。全球奶源的供给和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冲击国内乳品企业的生产经营, 2008年至2013年,我国进口乳制品从35万吨增至159万吨,年均增长35%,奶粉进口从10.1万吨增至85.4万吨,年均增长53%,奶源自给率则从95%下降到了78%。2014年国际奶粉价格大幅下滑,从2014年1月份到2014年10月,新西兰进口奶粉价格从42000元/吨跌到21000元/吨,乳品企业调整了部分产品的生产配方,用奶粉替代生鲜乳,减少了生鲜乳的使用量,进口增长冲击是此次奶源过剩的主要原因。

  “倒奶杀牛”现象折射出目前我国液态奶供给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不匹配,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选择多样化的需求。目前,我国液态奶中常温奶约占70%,低温奶(保鲜奶)仅占30%,这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有利于大量奶粉的进口,却不利于国内鲜奶的收购与加工。目前我国液态奶的产品结构具有满足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的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这就要求乳制品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特别是扩大差异化鲜奶产品的供给,既可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又可以增加对鲜奶的收购与加工规模,也可以避免消费者“用脚投票”使市场销售受挫、市场占有率下降。

  “倒奶杀牛”现象背后反映着农产品市场容易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有效干预。“倒奶杀牛”事件出现后,农业部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事实上,乳制品属于农产品,具有农产品的周期性特征,农产品的生产难逃“蛛网模型”的怪圈,极易发生丰产不丰收的“谷贱伤农”事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是古典的自由放任的市场,市场在农业领域往往表现的是“失灵”,因此各国政府都通过各种各样的财政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品给予补贴。

  虽然此次“倒奶杀牛”是一次非典型的供给过剩事件,但是,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的措施。措施之后,更需要重新梳理全球竞争格局下中国乳业的产业链与价值链,重构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乳业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赵海东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李珍 ]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年味儿渐浓
国学冬令营
欢乐的冬季那达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赛骆驼 展民俗
整顿节前市场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