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单靠“有形之手”捂不热“奶农寒冬”
 

  因为多个省区市因企业需求量下降,先后出现奶农倒奶、甚至卖牛之后,“倒奶事件”持续发酵。这个被舆媒称为“奶农的寒冬”的冬天,相对于奶农而言,的确有点“冷”。

  当然,也有一个大的利好消息。1月8日,农业部紧急下发通知,协调处理卖奶难的问题,稳定奶业。这正如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言,似乎又给经历严寒沮丧心灰意冷的奶农们,带来了一丝丝“冬日的温暖”,黑暗中终于一缕曙光初现。

  不过,依笔者来看,政策性的支持不一定能让奶业长足发展,市场法则使然,既不会相信眼泪,也不会相信悲情式的“一倒了之”,适者生存才是供求双方应该遵循共同的市场规律。捂热“奶农寒冬”别光指望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

  这次国内鲜奶滞销事件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奶农购进更多奶牛,生产了更多鲜奶,比如进口奶粉价格越来越低,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导致国内乳企只能减产等等。说到底这是市场的自我调整,是一种正常现象,政府“有形之手”真要介入,也必须是通过更多的市场手段而不能违背基本的市场规律。

  进一步说,奶农和企业都是市场的主体,利益是双方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双方既享有平等的市场地位,也就应该遵循共同的市场规律。市场是有风险的,这就决定了既然利益共享,就得风险共担,如果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任何一方“转嫁风险”,既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也有失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天下哪有只赚不赔的买卖?

  政府部门关键时刻运用好“有形之手”,一定程度上的确能起到捂热“奶农寒冬”的作用。但前提也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律,靠市长虽能解决一时之困,靠市场才是长久之计。(张友江)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年味儿渐浓
国学冬令营
欢乐的冬季那达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太极扇
机器人总动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