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草产业确保了牧民用草需求的同时,也为牧民打开了新的创收途径。
现代化的肉类加工企业开展的订单畜牧业,提升了锡林郭勒羊肉品牌的知名度。
各类政策扶持建成的牲畜棚圈及储草棚确保了牧民养畜的成活率。
牧民采取了划区养殖,既提高了羊的单位产值,更有效地保护了草场。
2014年7月28日,首届中国新丝绸之路·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在锡林郭勒盟召开,这对大力培育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有重要意义。
大庄园、天成国际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东苏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投运;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继续向各地延伸,完成64.3万只羔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
锡林郭勒羊肉强势登陆北上广,协议销售羊肉超过1万吨,协议金额达5.3亿元……
一年来,我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紧抓住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关于“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有利机遇,围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以提升产业化水平、突出规模化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战略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2014年我盟积极应对旱情和畜产品价格下跌因素影响,通过增加饲草储备、扩大牲畜出栏、发放牧业贷款等措施,促进农牧业稳定生产。牧业年度大小畜存栏1450万头只,出栏850万头只,同比增加142万头只。打贮草23.16亿公斤,各地共调运饲草3.6亿公斤。
品牌化让锡林郭勒“羊”名天下
过去的一年里,我盟在畜牧业品牌建设上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2014年11月,我盟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召开锡林郭勒绿色羊肉产品推介会,协议销售羊肉超过1万吨,协议金额达5.3亿元。
“察哈尔羊”新品种命名正式通过农业部现场审定,“乌珠穆沁羊肉”和“苏尼特羊肉”又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锡林郭勒羊肉”入选全区首届百佳诚信企业、诚信企业家和诚信品牌,我盟畜牧业品牌发展又有了新突破、开创了新领域。
12月18日,拥有地理标志认证和溯源认证的苏尼特羊肉产品在天猫商城正式上线,天猫商城销售的羊肉产品,在北京实现同城配送,外地48小时内到货。在羊源上提高门槛,以电商和物流延伸产业链,苏尼特羊肉形成了从生产到市场的现代化全产业链。
2014年,在牛羊肉价格回调的情况下,“锡林郭勒羊肉”为何走俏北上广及全国市场?锡林郭勒羊肉为什么这样火?在锡林郭勒绿色羊肉产品广州推介会上,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的一句话点出了其中的奥秘:“中国人现在吃羊肉到了吃品质的时候了,锡林郭勒羊肉拥有这样的品质,我相信其市场前景是不可比拟的。”
为保护和培育好“锡林郭勒羊肉”品牌,实现锡林郭勒羊肉优质优价,2013年我盟启动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统一打造“锡林郭勒羊肉”品牌,提高肉羊产业效益,增加当地牧民收入。在开展试点工作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2014年,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继续向各地延伸,完成64.3万只羔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加工企业已屠宰收购追溯羔羊39.1万余只,生产追溯产品72万件,生产总量达1211吨。该项工作被列入工信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追溯体系试点项目。
从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中收益的还有广大消费者和肉制品加工企业。试点企业之一的锡林郭勒肉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共屠宰加工了约22万只羊,其中打了电子耳标的“溯源羊”就有8万只。公司经理尚智广告诉记者:“过去,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的锡林郭勒羊肉,我们这些正规企业深受其害。现在有了追溯体系,消费者只要扫一下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羊肉制品的唯一身份证号、养殖单位、屠宰单位、屠宰日期等相关信息,每一个生产加工环节都一目了然。不仅消费者可以吃上真正放心的锡林郭勒羊肉,对企业声誉和效益也很有好处。”
追溯体系建设既保护了锡林郭勒羊肉品牌,又让广大牧民得到了实惠。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特木尔家2014年一接完羔,就给500多只羔羊全部戴上了二维码认证耳标。特木尔说:“可别小瞧这个小小的耳标,里面记录着羔羊从出生到餐桌的全程信息。有了这个耳标,冷库以羔羊胴体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收购,这样每只羔子能多挣30元。”
我盟下一步将逐年扩大追溯规模,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全覆盖。届时,“锡林郭勒羊肉”这个品牌,将真正成为国内羊肉市场中货真价实的上品。
我盟充分发挥绿色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兴盟”战略,建立起一批重点培育企业的基础档案,并全力做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培育和知名商标认定工作,到目前全盟注册的肉类商标达到207个,形成了一套梯度品牌培育体系,积极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不断做大做强“锡林郭勒牛羊肉”品牌,提升畜牧业效益。
产业化拓宽农牧民致富之路
2014年7月30日,黑龙江大庄园集团中国牛羊肉产业示范园项目在锡林浩特开工建设,为我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再添龙头企业。
开工建设以来,我盟与企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大庄园集团作为国内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在牛羊肉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盟具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发展条件和牛羊肉资源优势,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现代化、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的牛羊肉产业示范项目,对实现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双赢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盟把引进、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头戏,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吸引了一批国家和自治区农牧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锡林郭勒。
2014年,我盟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结成相对稳定的产供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目前我盟加工企业已带动9.2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占到全盟农牧户总数的77%。与此同时,牵手牧民,在推行订单畜牧业中,通过提前预付定金、保护价收购、让利促销、吸纳牧民活羊参与企业入股。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到握成拳头搏击市场。如今在锡林郭勒草原,牧民跟着企业转,品牌拽着牛羊跑,畜牧业产业化已经成了引领锡林郭勒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全盟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与牧户签订冬羔育肥提起出栏订单50万只,签订加工有耳标当地优质肉羊80万只,实现了企业和农牧户的双赢。年内共争取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资金400万元,扶持专业合作社集中建设60吨以上马铃薯贮藏窖200座,新增贮藏能力1.2万吨。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设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旗、西乌旗4个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必须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打破“小而全”的产业模式,走专业化、集约化的新路子。
牧业大旗东乌旗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推进“四个产业带”和“六个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和重点引进了元盛集团、草原东方肉业等29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牧草颗料加工企业年加工牧草能力达到1000万吨,并建成了自治区牧业旗首家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研发中心。
目前,全盟培育和引进的盟级以上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达到8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家,每年加工肉羊700万只左右,肉类产量达到27万吨,基本做到了“不加工不出盟”。
基础设施建设“护航”现代畜牧业
2014年,西乌珠穆沁旗新宝力嘎嘎查牧民萨·巴特尔家,新建了400平方米的储草棚、11间牛棚和1500平米羊圈。萨·巴特尔高兴地说:“以前没有储草棚,草都垛在外面,遇上雨天,上面的草很快就沤坏,羊吃了不仅容易得病,还影响膘情,现在有了标准化储草棚和暖棚,牲畜就不愁过冬了。”
基础设施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过去的一年,我盟继续加快发展建设型农牧业,加大畜牧业基础建设力度,狠抓牲畜棚圈、储草棚、天然打草场和高产饲草料基地建设,为畜牧业防灾抗灾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加快发展建设型农牧业,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2处、暖棚21万平方米、储草棚72万平方米。抗灾饲草集中储备站点198处,储草库总面积21.7万平方米,储草能力达到2.5亿公斤。打贮草23.16亿公斤,各地共调运饲草3.6亿公斤。积极应对干旱和农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盟级财政投入4540万元,采取建设抗旱水源井(水窖)、加强饲草料调运储备、加大出栏力度、取消企业不合理收费等措施,推动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草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草产业对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及加快草原地区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2014年共完成草原建设总规模282.35万亩。其中一年生人工种草115.5万亩,多年生人工种草8.8万亩,新建草地围栏107万亩,种植饲用灌木16.35万亩。
水源和安全饮水也是农牧业重要保障之一。我盟一直将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作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来抓。2014年实施农村牧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新建水源井1160眼、水窖900处,解决了2.88万农牧民、162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建设与保护并举,生态与开发共进,我盟按照长远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着力打造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和亮丽风景线。2014年,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认真实施补助奖励机制,借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生态工程,投入14.4亿元,完成生态治理面积81.5万亩。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
品牌引领,开创新的领域。锡林郭勒正在聚合各类优势资源,加速发展、阔步前进,一个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