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委员兰云峰接受《内蒙古日报》两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采访。
“以整条农产品产业链来说,受市场波动影响最大的,往往都是原始产品、初级产品,比如鲜薯和原粮,它们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是很差的。如果能延伸它们的中下游产业链,制成高端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所以,要想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还是要增加农业产业链上的科技投入,开发中下游产品。”1月26日分组讨论时,政协委员兰云峰就农业产业升级提出建议。
兰云峰以马铃薯为例说,过去几年,我区马铃薯经历了几次量高时价低、价高时量低的情况,虽然仓储设施和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但是鲜薯毕竟只是初级产品,存储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做成精淀粉,就可以存储20年,这当中总能等到年份好的时候。“卖土豆,再怎么也不如卖精淀粉。”兰云峰这样总结。
对于农业部力推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兰云峰非常兴奋。因为我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非常大,马铃薯纳入到主粮之后,我区不仅能得到更好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补偿以及更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推进我区马铃薯产业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战略机遇,抓住了这个机遇,我区的马铃薯产业化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兰云峰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很多都投在了地里、投在了增加农作物产量上,结果有时产量是上去了,却是增产不增收、增产不增效。从目前来看,部分农作物增产的潜力已经不大了,再加上经过多年的发展,过去那种直接出售原始产品、上游产品,靠数量、增产来扩张的初级生产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潜力却挖得不深,很多地方甚至还没开始挖,如果这时候能把一部分科技投入向农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倾斜,让整个产业升级,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受益,种地的农民自然也不例外。(两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 李振南)

点击进入: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