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稳步提高
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油菜产量继续增加。2014年,市农牧业局通过提早安排部署和分解任务指标、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组织实施多项技术推广项目、加大科技服务指导力度、科学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措施,在我市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旱灾的不利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作物播种1361.6万亩,比上年增加8.1万亩,粮食产量仍然保持超百亿斤水平,达到102亿斤。预计蔬菜总产500万吨,增长10.4%;油料总产3.5亿斤,增长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效益指标继续上升。2014年,全市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六月末,全市家畜存栏达到221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252万头只,连续9年位居自治区首位。全市肉牛、肉羊、生猪出栏预计分别达到150万头、800万只和400万口,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预计分别达到79万吨、38万吨和74万吨。
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14元,增长11.4%,农牧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二、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牧业发展,农村牧区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动摇,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认真做好“三农三牧”工作,全力支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中央1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提出以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农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深入实施,为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全市农村牧区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三牧”工作明确了发展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提供了重要支持。2014年,市政府将肉牛、肉羊、生猪产业开发作为专项工作进行推进,持续支持全市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各旗县区、苏木乡镇党委政府也将农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大政策、财政支持力度,为全市农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各项惠农惠牧政策落实到位,有力推进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惠牧政策,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确保惠农惠牧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位,切实保障农牧民利益,有效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
2014年,全市落实良种推广补贴1.1亿元;粮食直补1.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7.9亿元;马铃薯脱毒种薯补贴0.0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2.1亿元;草原生态奖补4亿元;畜牧业补贴自治区一号文件补贴0.28亿元,国家良种补贴资金1300万元,菜篮子项目450万元,自治区良补资金290万元,标准化建设项目1980万元;种植业保费补贴3.16亿元。全年,全市各类农牧业补贴资金20多亿元。
四、农牧业科技推广与服务高效开展,科技兴农兴牧步伐加快迈进
以深入开展“进百姓门、访百姓需、送百姓方、解百姓忧”为主题的科技大下乡活动为载体,立足全市农牧业生产实际,结合广大农牧民需求,进一步推动全市农牧业科技推广示范工作。全年,市农牧业局重点组织实施了农作物种子技术服务工程、高产创建技术服务工程、地膜覆盖技术服务工程、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工程等16项技术服务工程,把农牧业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全年,全市建设农业部优质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56个,落实高产创建示范面积68.7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5%;粮油作物全膜覆盖种植152.8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431.9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使用面积82万亩;牲畜改良率达到97.7%;完成保护性耕作390万亩;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4160.3万亩次。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65.9万千瓦,比上年提高7.2%。
全年,共培育科技示范户1.8万户、新型职业农民570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5523名,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共举办师资培训班76期,培训师资和专业技术人员3860人次,举办农牧民培训班8130期,培训农牧民103.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10万份(册)。 充分发挥赤峰农牧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移动信息化平台功能优势,农牧业信息服务工作取得实效。全年,赤峰农牧业信息网共发布各类信息4200条;“12316”三农服务热线受理热线电话800个,其中,市场信息和农牧业技术咨询占到90%;移动信息化平台发送服务指导类和政务信息12.5万条。
五、农牧业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高效节水农牧业重点工程扎实推进。2014年,设施蔬菜新增面积10.1万亩,综合占地面积达到101万亩;新增节水紫花苜蓿30.52万亩;节水马铃薯、节水露地蔬菜和谷子膜下滴灌面积分别达到31.6万亩、34.4万亩和8.2万亩。
肉牛、肉羊、生猪产业开发专项推进取得实效。按照《赤峰市2014年肉羊、肉牛、生猪产业开发专项推进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市农牧业系统精心组织,科学调度,重点抓好昭乌达肉牛新品种培育、昭乌达肉羊品牌打造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创建等工作,全年肉牛、肉羊、生猪三大主导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六月末,全市肉牛、肉羊、生猪存栏分别达到245.5万头、1151万只、360.2万口。
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全市草原建设总规模476.7万亩,比上年增加28.1万亩。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全年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实际完成播种面积22.19万亩。敖汉旗、林西县半农半牧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有序展开,全市共落实基本草原保护面积6118.8万亩。阿旗混播草地划区轮牧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全市13家重点园区新入驻企业16家,总数达到224家。新引进中粮集团、荷兰法姆福瑞集团、澳亚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来我市投资发展。全市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重点在建项目128个,全年预计完成投资72亿元。2014年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50家,完成销售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6%。全市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自治区级91家,市级115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家级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自治区级示范县1个、示范点6个。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扎实到位。农畜产品质量抽检15736个,总体合格率在98%以上。全市“三品一标”农畜产品新获认证企业和产品数量继续增加,截止2014年底,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企业72家,产品179个;绿色食品企业14家,产品56个;有机食品5家,产品4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昭乌达肉羊已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打造的5个内蒙古草原羊肉品牌之中。昭乌达肉羊、赤峰小米、赤峰绿豆、赤峰荞麦等农畜产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工作也正在加大力度重点推进。系统开展了全市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重点加强布病、高致病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动物疫情。
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继续增加。2014年我市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开展农机合作社发展、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相结合经验推广,互相推动。全年,保护性耕作投入免耕播种机21219台,保护性耕作面积发展到390万亩,新增24万亩,比上年提高6.5%。
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有新进展。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390.24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7.1%;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495.8万亩,占草原承包总面积的6.4%。全市现有种养大户10.4万户,家庭农牧场700多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3万家。分别在左旗和克旗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旗推进试点和牧区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