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广厦千万间,何以成空城?
 

  据报道,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市重点民生项目,包含公共租赁房3797套,限价商品房6253套的青岛白沙湾保障房社区,正在变为一座空城。其中,公开销售的限价房从2012年底公开销售至今,仅收到了不足200份申请。除去审核不通过的申请,销售情况更不理想。

  其实,青岛保障房的空置现象并非个案。据调查,保障房空置的现象在多地不同程度存在。以陕西省为例,该省制定的建设21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中,目前已竣工91万套,空置总数达到10万套。河南省审计厅数据也显示,河南已建成保障性住房2.66万套空置超过一年,2914套保障性住房被管理部门或保障对象挪用于商业经营、办公、拆迁周转、职工宿舍等其他用途。挪用或虚报资料违规套取安居工程资金、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违规评标、虚假招标、安居工程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诗人杜甫曾经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政府建设保障房,初衷是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政府花巨资建设的保障房沦为空城,显然背离保障房建设的初衷。人们不禁要问:广厦千万间,何以成空城?

  首先,恐怕是少数地方政府缺乏群众观念。某些地方政府建保障房并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是为了保增长、保政绩,说得更直白一点,建保障房是为了保乌纱帽。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政府必然会将较好的地块用来变现,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至于保障房建设,一定会优先选择那些卖不出好价钱的偏僻地块,其配套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物业管理不到位种种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保障房建设本来是民生之需,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由于少数地方官员漠视群众利益,使本该是“我要建”的保障房,变成了国家“要我建”,加之有关部门官僚主义严重,使得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的数据报表“看上去很美”,至于质量是否过关,只有天晓得。以偏僻的地块、劣质的材料建设保障房交差,保障房空置也就找到了答案。面对质量难获保障、设施不完善的保障房,居民哪里来申请入住的意愿?

  即便有申请入住的意愿,在保障房申请过程中,也屡屡爆出丑闻。仅北京一地,2010年就查处2433户虚假申报保障房家庭。在一些地方,以保障房名义建设的住宅竟然变身公务员小区。可见,保障房已变成一块炙手可热的唐僧肉,谁都想从中捞取好处。

  让保障房建设回归民生工程的初衷,一方面,有关方面的监管不能缺位。要加强保障房建设的督办、督查力度。比如,要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对那些不负责任、触犯刑法的责任人要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直至绳之以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建设,健全保障房监督机制。比如,在保障房选址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自觉接受居民和舆论监督。唯有公开透明的机制,国家关于保障房建设的好政策才不会走样。(张卫斌)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舍饲
献血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