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因家里穷孩子多而被送养
今年43岁的耿豆豆,家住河北省石家庄,目前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小的时候,伙伴们给他起了一个名为“蒙古包”的外号,还被取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因为这个外号以及小伙伴们的传言,儿时的耿豆豆没少和伙伴们打架。
“那时候我的养父母对我很好,我不相信我不是他们亲生的孩子。可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外号的来历竟是真的!”
时隔43年的今天,耿豆豆希望能通过本报,寻找在呼和浩特的亲生父母。
外号暴露身世
耿豆豆告诉记者,随着逐渐长大,因为儿时的外号,他开始逐渐起疑。1994年结婚后,其养父母告诉了他实情。
“养父母告诉我,大家之所以叫我‘蒙古包’,是因为我是被呼和浩特生活的姑奶奶抱养的,之后随养父母来到河北生活,出生日期是1972年3月6日。”
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耿豆豆有过寻找亲生父母的想法,可遭到了大姑的反对。
“大姑怕我找到亲生父母后与养父母疏离,我也理解家里人的顾虑。”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耿豆豆再没有提过寻亲的事。
呼市寻亲无果
虽然当初因为大姑的反对,可寻亲的想法一直没有打消。
今年1月,耿豆豆再次又向家人提出了寻找呼和浩特亲生父母的想法后,家人没有再反对,反而鼓励他寻亲。
据耿豆豆介绍,当初从医院里抱养他的姑奶奶已过世,知道当初情况的人只有大姑。1月下旬,耿豆豆借着到呼和浩特出差的机会,来到了家住呼和浩特的大姑家,开始寻找线索。
耿豆豆向大姑打听得知,他是1972年3月6日出生的,出生时右耳朵上有个小肉瘤。据说,亲生父母是因为当时家里穷,孩子太多养活不起,才把他送人的。1972年9月份,他被抱离呼和浩特不久,一对夫妇曾去耿豆豆的大姑耿玉霞家找过孩子。可是大姑怕这对夫妇把孩子要回去,只告诉他们孩子生活得很好,并未透露其他信息。
根据大姑提供的线索,耿先生来到了自己出生的新城区医院寻找线索。可医院的杜医生告诉他,新城区医院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建立的妇产科,很有可能是在当时位于西落凤街的新城区南街医院出生的。
但耿先生找到这里时,南街医院早已不在。在医院旧址附近的一个中医门诊,耿豆豆找到了曾在南街医院工作过的于大夫。可于大夫告诉他,当年的同事都不知去向,对于耿豆豆的身世,他并不知情。
虽然经过一番周折并未获得亲生父母的线索,可这并未打消耿豆豆继续寻找亲生父母的想法。如果有哪位读者对耿豆豆的身世有所知晓,请与本报新闻热线0471-3339111联系提供相关线索。(记者 郭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