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14年内蒙古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为产业加油
 

  原标题:2014年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为产业加油

  3.6万吨垂直挤压机生产的超超临界厚壁锅炉管首次在百万千瓦机组应用,新型反恐防暴车辆填补我国空白,奶牛超级性控冻精新产品在全国5000个大中型牧场推广……2014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2%,一大批高技术成果在经济领域“落地生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为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4年,我区继续推动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在“8337”发展思路确定的重点领域,共投入经费5亿元凝练一批项目进行重点攻关。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资金和创新引导奖励资金共投入财政经费3.2亿元,对工业高新技术、农牧业、民生领域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全年共争取国家项目434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3.08亿元。通过几年持续不断的攻关,我区产生了一批科技成果。

  如何让科技成果尽快应用到经济领域,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各盟市出招:赤峰市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乌兰察布市通过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巴彦淖尔市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阿拉善盟围绕沙产业、乌海市围绕葡萄产业、兴安盟围绕秸秆产业部署研发项目,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有机结合,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我区以展会的形式,组织开展技术交易,共签署协议158项,协议金额47亿元,引进推广了一批适用高新技术。

  通过一系列举措,我区实用技术转化工程顺利实施,一大批高技术成果得以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北方股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NTE240、260”电动轮自卸车已投入批量生产。稀宝博为研发出国内首台集成型永磁磁共振影像系统,有望形成年产60台永磁磁共振影像仪器的生产能力。包钢集团开发的高品质、系列化稀土钢产品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通过实施粮食丰产工程,累计推广玉米超高产技术4683.6万亩,百亩高产示范最高产量达1241.4公斤/亩,使我区玉米单产从2011年的408公斤/亩提高到2014年的500公斤/亩以上,有效支撑了全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2015年我区将重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实现转化。(记者 许晓岚 通讯员 张沛)

[责任编辑 李珍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铁路“快闪”迎春运
送福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