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年味儿淡了?一定是你“打开的方式”不对!
 

  年味儿变淡只因少了用心体验

  古语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按照传统习俗,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甚至要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个年才算基本结束。

  显然,“年俗”本身具有很强的仪式感,要是按照这么些步骤一个个来,年味必然很浓,但今天的生活当中,传统的年俗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在式微,这也是今天每逢过年我们总感觉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于是,我们又开始慢慢拾起“年俗”的文化,又开始找寻过年的那些仪式感。这些很有必要,但是年味除了在了解民俗风情、分享别人“刷”年味的观感中体会,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参与和体验。

  年味变淡原因很多,但诸多因素交织到一点,那就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少了直接参与和体验的时间、空间,包括心境。小的时候为什么有过年的感觉,自家煮腊八粥、蒸馒头、做年糕、包馄饨,年前大鱼大肉的要囤一堆年货,诸多此类,什么都自己动手,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过年的感觉自然来了。如今,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快节奏下心境本身也有变化,更重要的是现在什么都可以是现成的,直接拿来为我所用,少了参与,少了过程的体验,年味变淡也就自然。

  所以,在生活的快节奏下、在高效健全的社会分工下,年味变淡是一种自然趋势,我们无需大惊小怪,但是也正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又开始格外憧憬慢生活,农历新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契机。

  在辞旧迎新之际,多腾出点时间,与家人一起,多动手,多参与,办办年货,做做好吃的,选择性地重温一下以前过年的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在这种准备当中,我们既享受了慢生活,又收获了久违的年味,同时也还制造出了一家人共处相伴的机会,这种团圆和欢乐,何尝不是农历新年的本义。(肖璐)

  坚守本心年味儿不淡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春节。然而近年来,春节似乎已渐渐式微,不复往日繁华,“年味淡了”的论调差不多每年都要在街头巷议中感慨一番。可是,年味真的变淡了吗?

  什么是年味?个人理解,年味就是不辞千里也要回家的那份坚定;年味就是全家老少围坐桌前嘘寒问暖的那份温馨;年味就是家家户户贴对联迎新春的那份喜庆;年味就是不管见到谁都问候一声新年好的那份感觉;年味就是对幸福、对快乐、对理想美好企盼的那份象征;年味就是抛下一切俗务安心享受的那份快乐……

  说到“年味淡了”,也许从形式上讲确实没错。以前的春节仪式感十足,春节前后的很多日子都有名目、有盼头,如“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等等,虽说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却也忙得温馨热闹。如今呢,乡村可能还好一些,对于城里人来说,过春节比之平时无非多了守岁、拜年、看春晚、送红包等几个简化得不能再简化的环节,而且渐渐演变成年夜饭去饭店订餐,拜年用短信,天然少了那种围炉而坐的味道和亲切热闹的气氛。

  尽管如今的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统仪式到了今天已经显得不那么合时宜,但是其实年味就蕴藏在这些庄重的仪式、情感的交融、单纯的快乐之中。“年味淡了”是因为我们主动地把春节的味道给淡化了,甚至千百年积淀在骨髓里对于春节的感情也在慢慢流逝,这才引起我们对于现在春节状态的一种忧虑和怀念。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在于她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相伴而生,也深刻孕育着古人的智慧与养生之道。一年奔波劳碌,要给内心留有休养生息的空间。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点,有着周而复始,动静相宜,生生不息之意,跟古人太极阴阳鱼表达出来的意境同出一辙。与之相比,现代人的心态因“人事消磨”而日显浮躁,现代人的“生生不息”就几乎只有“生”而没有“息”,只有“动”而没有“止”,可以说“在路上走得太远,已经忘记为何而出发了”。与其说年味淡了,不如说是现代人的心变复杂了,充满诱惑的物质世界淡薄了现代人对内心的叩问、对亲情的重视、对过年的情感,也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徒有过年的意愿,没有过年的心态,年味变淡也就不难理解了。

  年味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爱与不爱,她就在那里。年味的变淡在于我们人为的把过年的传统、过年的内涵、过年的情感从形式上一点点剥离出来。年味不该仅仅留在记忆里,找回年味,其实就是找回过年的意义,找回过年的快乐。否则,就像一则禅宗故事所讲的那样:心都满了,哪里还能装得下其他东西呢?人生多么有味道,不在于物质收获了多少,而在于内心感悟了多少,我想,过年亦是如此吧。(郭宝贝)

  网友辣评:

  一个夏天盛开:以前全家一起买年货吃年味儿,写对联贴对联,爷爷写的一手好字呢!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吃团圆饭!还有回外婆家,一群小孩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享受假期和新年的美好,亲人们话家常唠团圆,去亲戚家串门……现在,还有什么?

  午马羊不是牛马羊:我现在就是将春节的假期当做一个普通的长假,除了必须要拜访的亲戚朋友,其他时间我都用来休息了,比如看看电影,看看书,或者是补充一下睡眠,毕竟平时工作太忙了。

  冲出亚马逊:还记的小时候过年写春联、放鞭炮、贴年画、串门拜年、全家守岁、要压岁钱、街头的舞龙舞狮的情景吗?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让我们一起找回最初的年味吧。

  剩人:记得小时候从入了腊月开始,家里就开始筹办年货了,那时候住乡下,赶集办年货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儿,买鞭炮买新衣,等过节玩个痛快。无论大集小集爸妈只要去办年货我们都要赖着一起去。现在虽然物质上不缺乏了,但年味却淡多了。

  红太羊:印象最深的还是登门拜年,那才是最有人情味的。守岁睡得晚,常常是天不亮,没起床,拜年的就来敲门了。所有的年味都体现在拜年的热闹喜庆和祥和中了。现在一个短信,一个电话甚至一个微信就算拜年了,人情味淡了,年味儿自然也就淡了。

  pringles:如今过年家里基本不准备什么了,要啥都能买到,以前过年全家都忙活大半个月,是挺热闹,虽然觉得累,但觉得值,现在过年年味本来就很淡,再加上没啥特别要干的事情,这年过的就没啥意思了!

  一丈红:以前过年还有个盼头,大家聚在一起好吃好喝,现在什么都不缺,大家平常不走动,非在过年这两天聚,反倒累了。有的干脆躲出去,人都不在家了。

  央视网友0e5k0r8:60年代过年,少年不知愁滋味。发愁的是父母,高兴地依然是我们。辛勤劳累的父母,农业社一年到头,挣了几千个工分,分不了几个红;拿着分红,依然要给我们买布料做新衣服、新鞋、新帽子。最高兴的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炸麻花,蒸白馍,一直吃到正月十五,走完亲戚就没年味了,再也见不到麻花和白馍了!只盼着下年再过年了。

  张闻骥:以前,吃肉、穿新衣是只有过年才有的事儿。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肉、穿新衣,就不那么盼着过年了。

  还我那只汪:昨天在路上见几个小朋友在放炮,几声清脆的响声带给他们很多欢乐。年龄越大,心中的欲望越多,这样何止是年味儿淡了?什么时候那一挂小小的鞭炮能让我们感觉到快乐,我们便不会再讨论这几千年的传统是淡了还是浓了。

  湘管墨华:年味儿就是团圆,压岁钱,家常菜,大合照。

  洛阳李渊博: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过年的时候有,那就是年味儿;整天放鞭炮,没有雾霾,那就是年味儿。

  玉儿: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没有电视,很少放电影,几乎没有文娱活动,但虽然家家穷,过年唱年戏每户人家或多或少都是愿意出一点钱的,也有儿女给老人做寿父母给新生儿做满月的便单独出钱请上一台,新年头上看村戏成了我们村子的“年俗”,也是属于我们那一代人的年味儿。

[责任编辑 李珍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铁路“快闪”迎春运
送福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