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首次授予的10名“乡村道德好青年”名单中,有一位来自商都县西井子镇七邓营村的草根医生薛海燕,她是乌兰察布市首次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2014年7月以来,商都团县委积极开展寻找“乡村好青年”活动,按照明确标准、广泛寻找、公示宣传、认定产生、成长分享、向上推荐六个环节,采取自下而上评选方式产生。
今年39岁的薛海燕,在多名候选青年中脱颖而出。薛海燕1999年从原乌盟卫校毕业后,就回到家乡担任了乡村医生。她用自己的爱心、高尚的医德每年为父老乡亲义务看病500余人(次)、免收诊断费3000——4000元,成了三里五村乡亲们的主心骨和心眼儿最好的人。
薛海燕所在的行政村,有两个自然村。村民居住分散,大多是七老八十的农民,行动不便不说,患有肺心病、类风湿关节炎、高血压等疾病者居多,特别是在配合治疗方面颇费周折。但薛海燕始终不嫌不弃,白天出诊忙得脚不沾地,尽最大努力解除患者的病痛。遇上耳背的、语言含糊不清的,薛海燕只好通过猜测、手势揣摩;夜深了还得熬夜研究每个患者的病情,钻研医术。她15年如一日,无论寒暑、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常常是吃饭吃到半拉子,一有病人立马放下碗筷就走。每天除了给患者输液、打针、配中药外,还给予病人心理疏导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
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尤其对一个女医生来说,黑天半夜的出诊有诸多不便。天天走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她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吃了多少苦。常常是一边揉着受伤的腿脚,一边跌跌绊绊走向另一家……她说伴随自己的只有“呼呼”的风声和“汪汪”的狗吠声,有时候黑灯瞎火的心里直发毛。然而,一到患者面前,薛海燕立即振作起来,手脚麻利地就像亲生女儿一样悉心呵护病人。被病魔折腾的“死去活来”的孤寡老人温占禄患肠道出血伴随喉头水肿,时不时休克。薛海燕连续5天守护在他身边,一直到老人脱离生命危险。后经薛海燕半个多月精心治疗,老人的脸上渐渐有了红晕。当薛海燕离开时,老人紧紧拉住她的手说:“薛大夫,是你把我从阎王爷那里拉了回来,这辛苦费咋算呀?”薛海燕知道老人困难,笑嘻嘻地安慰老人:“只要您老精神了,我就心满意足了,还收什么医疗费?”说得温占禄泪水止不住往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