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妈妈出走八年 小姐妹不知母爱啥滋味 开春该换新衣了
内蒙古新闻网  15-02-27 10:13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晚报  
 

  “亲们,清水河县红旗小学有两个‘娘弃娃’小姐妹,一个13岁,一个12岁。开春了,谁家有不穿的孩子衣服,适合这对姐妹穿的,希望你们送给她们换换新,还有适合这个年龄段看的故事书也可以,和我联系。谢谢!”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一则呼吁帮助一对小姐妹的信息被大家爱心转发着,发信人叫石雪。2月26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了发信人,同时,也走近了这对小姐妹缺失母爱的童年。

  初次见面小姐妹让人心酸

  “她们的小手脏兮兮的,衣服也不怎么整洁,和城里孩子的衣着根本没法比。那天,我们专门出去买了指甲刀,给孩子剪了手指甲。”石雪是呼和浩特“仁爱妈妈”团队的成员,她回忆了初见小姐妹的情景。

  2014年11月12日,“仁爱妈妈”团队随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一起走进清水河县红旗小学帮扶那里的“娘弃娃”。就是那次,石雪与张福丽、张润丽这对小姐妹相识。当天,一行人来到红旗小学后,这对小姐妹见到大家很胆怯害羞。而她们看着“仁爱妈妈”的小眼神又是那么的期盼,让人看着很心疼。老师告诉石雪,福丽和润丽已经八年没有见过她们的妈妈了。

  石雪感言,自己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从小是在众人的呵护下长大的。而她眼前的这对小姐妹,已经有八年没体会过什么叫母爱,这不免让她看着心酸。

  离开时,石雪给小姐妹留了自己的手机号。也许是太缺乏母爱了,从那之后,小姐妹只要一去亲戚家或是从学校回家,就用爸爸的手机或亲戚的手机给她们的“雪妈妈”发信息,问候石雪。

  再用不了多久,天气就会转暖,石雪特别关心姐妹俩有换季的衣服没。可一问,她俩仅有的一两身衣服也小了。

  石雪说,现在城市里生活很富足,有的孩子家长给买的衣服都没穿过几次就放着不穿了,可这些衣服如果能给福丽姐妹俩穿,她们一定会很高兴的,如果再给她们一些课外读物,对她们的帮助会更大。于是,她想到了在微信朋友圈发这个倡议,一方面帮助了小姐妹,另一方面,大家闲置在家里的衣服也可以利用起来,发挥价值。

  寄宿老婆婆家姐俩自己洗衣彼此照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几经周折采访到了姐姐福丽。虽然只有13岁,但记者能感受到那份与她年龄不符的成熟。福丽告诉记者,他们的老家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县水头乡黄土坡村,一家五口人。爸爸张强,姐俩还有两个哥哥。大哥20岁了,在外打工。二哥则上初一,母亲在她5岁时便不辞而别,再无音信。

  福丽今年13岁,这个年龄,正常应该上初中一年级,而今年开学,她才上小学四年级。妹妹润丽比姐姐小两岁,上三年级。说到为何比同龄人晚上好几年学,福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他们老家村里没有学校,耽误了上学。没办法,爸爸就带他们搬到清水河县北堡乡石灰夭姑姑这边读书。但没上多久,这里的学校就撤消了。自己和妹妹、二哥又来到水泉小学住校读书。

  然而,在水泉小学只读了一年,福丽的二哥便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可水泉小学那里没有初中。如果二哥去别的地方上初中,就彻底没有人照顾他们姐妹,于是,一年半前,姐妹俩只好和二哥一起来到清水河县城关镇。她俩上红旗小学,二哥读清水河县一中。

  小姐俩的家离学校特别远,坐班车需要两个小时。二哥初中可以住校,上小学则不能解决住宿问题。可爸爸也不能来镇上陪读,他要种地养家,所以,姐妹俩只得寄宿在学校附近的一户老婆婆家。一学期3600元,一年下来,姐妹俩在老人家吃住就要花掉7200元。但为了不让孩子成文盲,父亲张强还是咬牙坚持让孩子们上学。寄宿老婆婆家,人家只管给她们做饭,而洗衣服等一些事情则需要姐俩自己来做,就这样姐俩彼此照顾着。

  姐俩最大的心愿是有个好妈妈

  “这些年,没有妈的日子,孩子们受委屈了。但福丽特别争气,在班里学习成绩排第一名。”姐俩的爸爸张强说起女儿,也很伤感。

  谈及妻子,张强回忆道:“孩子的妈妈婚后生育了四个孩子。但她精神有些问题,八年前就离家出走了,我们在周边也找了很久,但始终没有下落。这些年,孩子们都没体会过什么是母爱。”张强感言,维持孩子的食宿已经很吃力了,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姐妹俩买新衣服。课外读物,更是没给孩子买过一本。就在今年春节前,有位天津的好心人从红十字会了解到小姐俩的境遇后,给邮来两套新衣服,姐俩过年穿上特别高兴。

  采访中,说到童年,福丽说:“从我5岁的时候妈妈就离家出走了,是奶奶和爸爸照顾着我们,奶奶去世后就只有爸爸,还有姑姑给我们缝洗衣服、做点吃的,很少有什么人关心我们姐妹。我希望能见到妈妈,而有时候我也恨她,因为我们从小没有得到她的关心和呵护,有时候也很想她,因为她是我们的妈妈。”

  朋友圈温情转发

  大家想帮忙请拨打6914000

  记者在微信朋友圈中也转发了石雪这条温情倡议后,不少同事、朋友、亲戚都询问需要什么样的衣服或是书籍,想尽可能地帮助这对小姐妹。

  石雪说,她发出倡议后,有很多朋友想帮助这对姐妹。石雪不仅是“仁爱妈妈”团队的成员,同时也是顺风车队的队员。顺风车队的许多队员看到石雪发出的信息后,都想知道什么时间去给孩子送衣服,希望亲手把关爱送到孩子们手中。而采访中,石雪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其实像福丽和润丽这样的“娘弃娃”在红旗小学还有十来个,他们也很需要大家的帮助。

  通过这次倡议,希望尽可能收集到一些好点的衣服和书籍,等到孩子们开学后,“仁爱妈妈”团队和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一起给孩子们送过去。

  如果呼和浩特晚报读者也想为福丽、润丽等更多的孩子送份关爱,可以直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914000,我们帮助您实现这份心愿。

  相关链接

  2014年12月,在内蒙古红十字志愿者委员会、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和呼和浩特市紫丁香之爱公益组织,共同倡议筹建一支“仁爱妈妈”爱心团队。“仁爱妈妈”旨在关注、关爱、关心那些失去母亲或失去母爱的孩子们,让孩子心中积蓄爱的力量和对母亲的感怀之心。

  该服务队主要服务对象是首府周边5个旗县的“娘弃娃”孩子,以及呼和浩特地区离异家庭没有母爱的14岁以下少年儿童。“仁爱妈妈”爱心成员来自全市已为人母并有爱心和一定时间的善良女性,为有需求者提供一定帮助。“仁爱妈妈”爱心团队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进行社会化的服务活动。(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云静)

[责任编辑 魏莉 ]

冬牧
排练社区春晚
大战一局
雾凇频现惹人爱
玉米储藏有了烘干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铁路“快闪”迎春运
送福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