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姿阅
开栏的话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2014年首轮中央巡视情况汇报时强调,要推动省区市党委改进巡视工作,上下联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态势。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省区市巡视工作纳入全党巡视工作总体格局,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各省区市积极探索,建立了省区市党委常委会研究巡视工作、“五人小组”听取巡视情况汇报、党委书记有关巡视工作讲话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备等制度,中央和地方两级巡视呈现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自今日起,本刊开设专栏,对部分省区市的巡视工作做深度观察,敬请关注。
一年来,内蒙古扎实推进巡视机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巡视“利剑”作用越发明显。无论是自治区党委对巡视工作的重视程度,发挥巡视发现问题和监督震慑的作用,还是干部群众尤其是被巡视地区对巡视的认识和态度,都发生了显著的积极变化。2014年,内蒙古开展的两轮常规巡视、三批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是上一年的11倍,这一“成绩单”恰是巡视监督实效增强的最好注脚。
巡视监督,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
“内蒙古全面落实中央‘四个全面’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巡视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和内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说:“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上,各级党委要切实明责知责、全面履责尽责、严格考责问责。”
2014年,内蒙古对呼和浩特市等5个盟市、武川县等10个旗(县、区)开展了两轮常规巡视,并分三批对6个单位开展了专项巡视,对一家国企开展巡视“回头看”。2015年1月,内蒙古又启动了今年针对6家单位的首轮巡视,此轮巡视全部为专项巡视。
用好巡视成果,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内蒙古在巡视中推行“四个一”,即一年一述职、半年一总结、一季一分析、每月一调度。自治区党委把巡视监督作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巡视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想将巡视的“尖兵”作用最大化,加强巡视的机制建设必不可少。
自治区党委建立了“五人小组”听取巡视综合情况汇报;调整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纪委分管案件管理的副书记,组织部分管干部监督的部务委员分别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升格巡视办为正厅级建制,增员增编;并在12个盟市全部设立了巡视工作联络机构,以便上联下达。
巡视组的人员配备对于巡视能否发现问题至关重要。对此,自治区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巡视组组长库”和“巡视工作人才库”,充实巡视队伍,并严格按照“一次一授权”和“三不固定”原则安排巡视任务。
2015年的首轮专项巡视,巡视组第一次抽调纪委案件室的干部参加巡视,这对于发现问题,以及移交纪委以后查办案件都有良好的衔接作用;同时,第一次为每个巡视组配备审计人员,以便更好地发现被巡视单位财务、资金支出等方面的问题。
“真刀真枪”发现问题,巡视不搞“花拳绣腿”
“存在‘为官不为’问题,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畏首畏尾,不作为、不敢担当”“仍有为子女就业、升迁打招呼、递条子的现象”“超职数配备干部比较多,全市超职数配备干部2008人”……这是2014年自治区党委巡视四组对呼和浩特市巡视反馈意见的通报。
发现问题如此准确详实,源于巡视工作扎实有效。进驻前,巡视组向纪委、组织部、检察院、审计厅、信访局等部门详细了解情况,掌握被巡视地区的基本情况。“通过前期了解情况,对被巡视地区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巡视,大大提高了巡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巡视三组副组长叶占魁说。
除了前期准备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进驻后的谈话调查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以对呼和浩特市巡视为例,巡视四组在两个月巡视中,听取专题工作汇报,个别谈话498人次,审阅领导干部个人申报事项,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474次……支撑巡视“成绩单”的基石,正是巡视组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
“过去是巡视围绕纪委工作转,现在转变观念,让纪委工作围绕巡视转。”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力说,“巡视作为发现问题的‘利器’要高悬在头上,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并使之成为新常态。”
“过去巡视有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发现的问题不痛不痒。”自治区党委巡视办主任刘慧说,“现在是‘真刀真枪’,任务聚焦,绝不走过场。”
经过两轮常规巡视、三批专项巡视,2014年内蒙古共发现被巡视地区在“四个着力”方面存在的问题424个,涉及领导干部问题线索777件。截至目前,自治区纪委已对4名区管干部立案调查,对1名区管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对30名区管干部进行谈话函询,正在对42名区管干部的问题线索进行初核。
同时,为做到“打铁先要自身硬”,自治区党委还出台专门规定,2013—2014年,巡视组对包头市等21个地区纪委展开巡视,发现在履职尽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76个,问题线索19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94条,从巡视层面将“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落到实处。
“号脉除病”,推动力比自己开会讲多少遍都要好
针对巡视发现的个别村干部滥用权力,套取、侵占惠农惠牧及扶贫资金等问题,2014年兴安盟查处相关案件42起,对发现的4起套取扶贫资金问题立案调查,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这样的积极态度并非孤例。如今在内蒙古,被巡视地区正认真落实整改,将巡视成果最大化应用于本地区发展。
“过去,有干部群众认为巡视能发现问题吗?能解决问题吗?被巡视单位也可能会觉得巡视是来揭短的,会影响稳定,这些想法都难免会有。”张力说,“但通过巡视真发现问题,反馈之后认真抓整改,严肃抓问责,从中央到地方压力层层传导,加上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渐浓,大家逐渐转变了对巡视的看法,被巡视地区将巡视作为改进各项工作的重要推进器,解决了一些老大难问题。”
当问及整改难点时,呼和浩特市委秘书长刘文玉坦言,巡视中发现的“为官不为”问题整改需要长期、下大力气解决。对此,呼和浩特除加强干部考核等“硬杠杠”机制建设,还在春节后在全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培养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通过认真整改,被巡视地区利用巡视这一推动力,“借力”解决了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兴安盟为例,2014年,兴安盟收到了“两少两多”成效,即进京赴区上访总量分别下降21%和55%,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命案发案起数分别下降55%、20%、26%;城镇新增就业1.8万个,固定投资和招商引资分别增加21.5%和13%。
“巡视之于兴安盟是‘号脉除病’,这种推动力比我们自己开会讲多少遍都要好。通过巡视,我们不折不扣落实整改,净化了政治生态环境。良好的政治生态,换来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群众利益也得到了维护。”兴安盟盟委书记苗银柱说,“我们是尝到了巡视的甜头,巡视实际是‘用最小的财政,办最大的民生’!”(记者赵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