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市,有位68岁的老人,叫戴皓,老人不仅喜欢看书,而且还能把书中精华的部分一个字一个字地存储到手机上,十年的时间里,戴皓已经把他喜欢的近100万字的内容分门别类地储存到手机里面,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部手机就是一个“图书口袋”。
读书习惯已养成50余年
昨日上午,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攸攸板镇拜访了68岁的戴皓老人。戴皓向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介绍,他从上初中的时候就喜欢读书,什么天文的、地里的、历史的、医学的书籍都非常喜欢,至今喜欢读书的习惯已经50余载。
采访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戴皓看书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喜欢做读书笔记,他把书中最精华的部分都摘抄在笔记本上,至今还有这样的习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相对匮乏,能有时间看上几本自己喜欢的书是非常惬意的事情,畅游在书的世界中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长见识、增加学问。”聊起读书的经历,戴先生滔滔不绝。
手机是他的伙伴
戴先生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2005年自己使用了一部联想手机,突然有一天脑海中闪出来一个想法——就是想把多年积累读书笔记的内容都存放在手机里面,经过一番琢磨后觉得自己能实现这个心愿。”
当时的手机没有手写功能,只能用键盘打字,接下来戴先生在一年的时间里共计将10多万字的内容用打字的方式存储到了手机上。可惜的是后来发现这部手机的储存量很小,需要一部容量很大的手机,于是戴先生又换了一部有手写功能的手机,有了手写功能后再储存资料就方便多了。
戴先生说:“退休后空闲时间随之增多,于是在读书看报的同时一边做笔记,一边将精华的内容储存到手机上。
建立“手机图书口袋”
戴先生介绍,从2005年至今,他的手机里面一共储存了近100万字的资料内容,这些内容分别来源于多年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教科书、杂志及网络。
“这些字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目前手机里面共计存储了3454页内容,每页是536个字,有的页字数多点,有的页字数少点,所以到目前保守来说也至少有100万字了。”戴先生说。
采访中,戴先生打开手机,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惊讶地发现,虽然只是一部功能简单的(非智能)手机,但是里面的文件夹却整理得层次分明、井井有条,当打开一个又一个文件夹后,在手机存储器里面记者发现了戴先生储存的资料。“资料收藏夹目录:辩证夹(中医理论)、词集夹(宋词为主)、思考思索夹、针灸处方夹、人物夹、疑问夹等等三十五个文件夹。
再继续打开文件夹,每一个文件夹里面又分章节及小标题出现对应的内容。
“资料收藏夹目录夹就像一本书的目录:只要找到相应的目录就能打开想要找到的资料。”戴先生津津乐道地向记者讲解、查找及使用“手机图书口袋”的方式。
已是生活一部分
往手机里面储存资料是需要耐心的,同时也是费时费力的事情,戴先生是怎样做到的呢?
“在以前,有时候能连续好几天往手机里输入储存资料,但是现在快70岁的人了,每天抱着手机打字、写字肯定是费时费力的,但是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就不会产生疲劳。以前最害怕的就是将整理好的内容在存储时弄错,万一弄错之前的工费都将白费了,而现在这些问题都已经一一攻破,迎刃而解了。”戴先生自信地说。
“现在往手机里面储存资料已经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如果哪一天不做这件事情就好像少了点什么?人年纪大了都要找点事情做,如果没有事做会觉得很空虚。只要我的身体条件还允许,我将继续把‘手机图书口袋’做下去,目前的想法是整理出一个人物夹,夹里面全部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采访结束时,戴先生说。(记者 于亚军)